“大王,那李牧用十幾年的隐忍,一朝擊退匈奴,坑了匈奴國和東胡國十多萬兵丁,打的匈奴國至今喘不過氣來。後其又與廉頗老将使用連橫合縱,從秦國手中救回了質子趙遷。現在李牧多次使計攻我燕軍,可見此人心機深沉,極少犯錯。再加上,畢竟趙國長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人骁勇善戰,我燕國不是其對手,實屬正常啊。”
“其實臣覺得,之前臣用的戰術并沒有太大問題,隻不過一開始用錯了方向,接下來我們隻需要固守,與趙軍一直耗下去。如此一來,隻要他日秦國進攻趙國,他也就不得不回趙國了,我們燕國,也不必再承擔太重的損失。”
雖然燕王與劇辛說話十分嚴厲,但是他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因此他将自己接下來的作戰計劃說了出來。
他見燕王臉色有所緩和,又繼續說道:“還請大王網開一面,臣定當竭盡全力,帶領燕軍抵抗趙軍。臣承諾,接下來不會再出現太大的損失!”
其實劇辛心中很清楚,現在燕國已經無大将可用,朝中倒是還有一些将軍,但是遠不如他經驗豐富,如果由這些将軍領軍,全軍覆滅倒不至于,但肯定比他劇辛領軍要損失慘重得多。
燕王把他叫過來,其目的就是在責問他,而不是真的如燕王所說,要把他換掉,否則也不是把他叫到面前,而是直接下令,把他這個主将給換下來了。
當然,這些他肯定不能主動說出來的,一旦說出讓燕王落不下臉面的話,可能他就真的要被撤下了。認個錯,服個軟,給燕王一個台階下,皆大歡喜。
“好,本王就再給你一次機會,若是再讓那李牧得寸近尺,本王唯你是問。”燕王冷哼一聲,果然如同劇辛猜測的那樣,燕王喜并沒有把他撤下。
“如此,那我就不影響大王休息了。我燕國大軍離開了易城,趙軍又開始向容城出兵,我已派三名都尉帶着六萬大軍前去容城,不過我擔心我不在,會出差錯。”直到此時,劇辛才敢将自己着急離開的意圖表露出來。
“哼,本王怎麼覺得,你不在,反而不會出現意外呢?去吧,不要再讓本王失望!”燕王雖然嘴上不客氣,但還是讓劇辛離開了,他也知道戰事瞬息萬變,耽誤不得,要是因為他強行将劇辛叫來,丢了一城,可就是他自己的鍋了。
在樂乘的事情上,燕王喜也有一定反思,但顯然,反思不夠。
劇辛不敢耽誤,離開了王宮以後,立即将自己的親衛叫來,快馬加鞭,前往容城方向。
路上,劇辛的臉上沒有任何輕松,十分沉重,他面見燕王的時候,燕王還警告他,不要再讓李牧得寸近尺,後腳李牧就可能奪得容城。這要是真的發生了,燕王可能就會真的把他給換掉了,因此他一路飛快趕路,想要阻止李牧得逞。
而當此時,李牧的六萬大軍,也從易城中遷移出了大部分,僅僅隻留下了兩千人負責管理易城。對于易城的維持秩序和防守來講,這兩千人,也足夠了。
目光盡頭,是容城,李牧以及其一衆部将,凝望着那座現在還屬于燕國的城池。
良久,身旁的柳子雲對李牧問道:“将軍,我們這就要進攻容城了嗎?”
李牧點頭:“易城的反抗出乎意料的弱,一些暗中威脅對我們留下的兩千人不足為慮。而且,我已經命令馬定帶領的四萬大軍,暫時駐守易城,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抵達易城。此時的燕軍,遠在容城,正是我們擴大戰果的好時機。”
“一旦燕軍重新駐守容城,我們再想要攻下容城,可就不是那麼輕松了。”
之所以在奪得易城後沒有立即進發容城,是因為士兵需要休整,如今一日時間,士兵也休整的差不多了。
柳子雲臉上雖然略有些疲憊,但卻很是興奮,兩日之内,奪得燕國的兩座城池,這恐怕史無前例,就算主持這場進攻的人是李牧,他跟在李牧身邊,也覺得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