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燕國的意圖還不夠明顯嗎?不過既然李牧将軍問了,我說一次倒也無妨。”對方見李牧沒有上當,隻得苦笑。
“根據燕王的條件,我燕國希望将軍能夠撤軍,不再進攻我燕國,并且貴軍抓到我燕國的俘虜,也歸還我燕國,畢竟那些士兵,都是有妻兒老少家人的,若是讓他們客死他鄉,有違天倫。至于貴國收繳的兵刃與盔甲,還有物資,權當做是我燕國與趙國交好,贈給趙國的一些小禮品,如何?
“當然,我燕國肯定會付出相應的代價,燕王已經答應向趙國出借三萬擔糧草,一萬匹上等戰馬,以及趙國日後若是再面對秦國的來犯,我燕國可以支援三萬自給自足的士兵。
“這三萬擔糧草與戰馬,趙國不必急于歸還,等到趙國有實力的時候,再歸還也可。”其實他這麼說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意圖也非常的明顯,就是在告知李牧,這些糧草與戰馬,不必歸還。
至于三萬士兵,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那些士兵們的親人都在燕國,到時趙國一旦開戰,就無暇顧及他們燕國了,他們燕國隻要一聲令下,就能讓他三萬士兵回歸燕國,因此對他們燕國來說,那些戰馬與糧草,才是代價最高的東西。
“那些兵刃與盔甲,都是我們憑實力收繳的,可不算是貴國的心意。”李牧不由輕笑,伸手不打笑臉人,若是燕國在趙國還沒有出兵之時便向趙國示好,他們的确不适宜進攻燕國,隻是現在估計燕國人都已經恨上了他們趙國,兩國的仇恨,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化解得了。
燕趙,一直是死仇,恨不能讓對方滅國的存在。如果不是有秦國再旁,兩國早就拼死而戰了。
“李牧将軍若不滿意,可說出自己的要求,我會向燕王禀報,盡力滿足李牧将軍的條件。”使者苦笑着說道。
憑實力收繳,還真是弱小就活該被打。這名使者心中苦笑的想着。
“既然燕國誠心前來和談,那我李牧,也開出我的條件吧。”李牧做出誠懇的模樣。
“糧草我趙國需要五萬擔,等我趙國開戰之時,燕國需要再給五萬擔。至于戰馬,一萬匹着實太少,四萬匹!若五年内秦軍不攻我趙國,我趙國如數歸還戰馬就是!”
不理變色的使者,李牧繼續說道:“至于三萬名士兵,不能少了。但那些俘虜,我們就不歸還了,而且燕國需要将他們的親屬及财物一一交出,禮送到我趙國。”
李牧對柳子雲使了個眼色,柳子雲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他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跑了出去。
當他再次出現的時候,手裡就多出了一大捧竹卷。
李牧将其中一卷拿到手中揚了揚,随便指使柳子雲将刻有名單的竹卷遞給了使者的随從:“這是我們調查的名單,上面都是一些平民,将他們和他們的财物交出,對燕國影響并不大。”
燕國使者嘴角一陣抽搐,心中則忍不住破口大罵李牧簡直就是天下最壞的劫匪。
原本他們燕國朝堂經過一番讨論認為李牧無非是想要燕國的盔甲與兵刃,這才發動戰争,而李牧留着那些被剝了盔甲的俘虜,其目的無非是用他們與燕國交換一些利益。
卻沒有想到,李牧不僅要搶他們燕國的盔甲與兵刃,就連燕國的士兵也要強搶。
别人是強搶民女,他是強搶士兵及其家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