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嬴政竟主動在朝中開口,看來他在努力凸顯自己的存在感。”對于嬴政今日奇怪的反應,呂不韋在退朝後,也在細細思索,最終得出結論。
“我本意要将他淡化到一定程度,便将他剔出秦國王室。如果順利了,便給他留一個好結果,讓他去一個小城,做一個城主,安心享樂,度過餘生。若是惹得我不高興了,他也不用活着了。可惜,他似乎并不甘心将自己的王位拱手讓出啊。”
一般人沒有感覺到嬴政今日的異樣,反正,這麼些年,也習以為常了。但呂不韋與趙姬,卻認為嬴政此舉另有目的。
畢竟,嬴政不是那個剛繼承秦國王位的孩童了,他一天一天在長大,心智也在逐漸成熟。
不過,他們也不太當回事,如今的嬴政沒有實權,加之年幼,又沒人為他出謀劃策,幾乎不可能翻身,因此他們都沒有放在心上。
察覺到嬴政不同的人,還有朝中的一些心思敏銳之人,比如宦臣趙高,李斯,與尉缭等人,退朝後,他們紛紛面露沉思,好像在思考在,未來在秦國朝堂,該怎麼做出選擇。
至于那些普通大臣,則隻是感覺驚訝,也并沒有多想,有太後趙姬和呂不韋在,嬴政,不可能有什麼作為。
此時的秦王國内,嬴政作為大王,其實無須上朝,若是換作他們這些大臣,明知自己沒有話語權,上朝也沒什麼用,自然會找理由不再去朝中,免得丢人,甚至給自己惹一肚子氣。
畢竟,提線木偶,一般人,也做不了。
可是,嬴政偏偏每次早朝從不缺席,忍受呂不韋與趙姬的安排,這股毅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啊,更何況嬴政如今尚且年弱,這種精神更加難能可貴。
接下來的數月,趙姬的肚子漸漸大了起來,為了掩飾自己的身孕,起初還能穿些寬松的衣服來掩飾,可是随着肚子越來越大,就算是衣服寬松,也無濟于事,還是非常明顯。因此,太後趙姬索性不再上朝,在寝宮直接處理政事。
倒是嬴政,一如既往的上朝,但在朝中的時候,偶爾也會順着呂不韋的意思插上一句話,但也不會故意違逆呂不韋的意思。
據說,如果不是呂不韋,嬴政這一支,根本不可能繼承秦國的大統,所以,由太後趙姬主持,嬴政同意,除對呂不韋封侯立相外,還特别拜為了“仲父”,待之為叔父。
雖然有呂不韋在,但少了趙姬,呂不韋再權傾朝野,但畢竟不是王室中人。因此,嬴政在朝中說的話逐漸多了起來,每天退朝,也都是由他公布,他在衆臣心中的存在感,也逐漸大了起來。
朝中的大臣沒有感覺到什麼,但呂不韋卻時常皺着眉頭。
也許這些大臣沒有發現,但嬴政借着年弱敢言優勢,腦子極為靈活,偶爾在朝中将自己的見解說出,衆人發現他雖然年紀不大,但不僅考慮周道,而且對當前大周王朝天下大勢,分析的比較透徹,有時候就算呂不韋沒有發現的一些問題,他也能輕松的指出。
上天對人是公平的,他們這些大臣雖然經驗豐富,成熟穩重,但腦袋總是不那麼靈光。
嬴政雖然吃了年弱的虧,但其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簡直天才,在趙姬不上朝的這段時間裡,他逐漸鋒芒畢露起來。
有些大臣,比如李斯感覺,這秦國的天,真的要變了。
太後,呂不韋,嬴政,他們三方,似乎在進行一場無聲的博弈,但沒有人認為嬴政會勝出,大概最好的結果,便是呂不韋和趙姬兩方結合吧。
随着趙姬的孩子出生,朝中的平靜,也終于被打破了。
“哼,嬴政,沒想到你竟然讓我産生了一絲危機感!”丞相府的呂不韋,臉色很是陰沉。
雖然朝中大臣多是知道他呂不韋想奪權,但天下子民可不知道,那些普通士兵也不知道,秦國人認為,這秦國,肯定還是人家嬴政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