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宵禁推遲,城門關得也遲,等宋瑾玉帶着楚霏回府,才知道家裡隻有他們最後回來。
再一問,其他人都知道城外人擠人的盛況,所以,兄弟姐妹們,連同他們的父母都不曾出城,隻在城中的街上逛了逛。
其實這樣的節日,城裡定也熱鬧得緊,隻是祁都經過累年擴建,城裡的地方極大,街巷也多,這人流多的地方并不止一處,如此一分流,就不會像城外那麼擠了。
“失算了,早知道不帶你出城了,城裡酒樓還多,肯定不至于找不到地方吃飯。”宋瑾玉送楚霏回院子的時候懊惱,“如今可好,反倒白混了北歸兄一頓飯,他日得請回來才行!”
“哥哥,你們不是很熟?”一頓飯而已,既是熟悉之人,又何必過于計較呢?
“熟是熟,可你看他那樣,忍心占人便宜啊?”宋瑾玉瞥她。
楚霏搖搖頭,對着個走不了路的人,确實不好意思占人家便宜。
“你不知道,許是傷了腿的緣故,他那人啊,等閑不愛出門,之前我約他出門時,十次裡能拒絕八次,我就算是想回請他吃飯,也得有那個機會啊!”宋瑾玉不禁跟妹妹道明難處。
楚霏一想也是,對這位鎮北王世子來說,坐着輪椅不管去哪裡都免不了麻煩身邊的人,不說再的,隻上下馬車、進門出門就得好一番折騰。
如今無論去何處,那房屋都是有門檻的,她見過他進出時有多費勁,得提前搭個闆子供輪椅過門檻,上下馬車就更不用說了,兩個人攙扶也便罷了,若是身邊隻有一人,就得抱着他上下,這讓一個曾策馬揚鞭的驕傲少年情何以堪?
所以,人家不愛出門也是能理解的。
“罷了,回頭再找機會吧,不行的話,我就挑些他可能會喜歡的東西送去,有來有往才是相處之道嘛!”
兄妹倆玩了一整日難免疲憊,各自回了房便是一夜好眠。第二日一早,宋瑾玉如常去當值,楚霏則繼續上課,隻是她較往常稍微起得晚了些。
等到了上課的地方,正溫書等待王太醫呢,就得了三房院中的丫頭傳話,說是下午得去待客,來得是禮部尚書趙大人的夫人和刑部右侍郎吳大人的夫人。
“可是來道謝的?”楚霏一聽便明白了,這是為了昨日之事而來。
“回郡主,正是呢,兩位大人家一早就遞了帖子求見,殿下允了下午見她們。”
“哦,知道了,我會跟師父告假的。”
楚霏想着那個趙姑娘本人和賞花會時表現出的不同,這事她還沒來得及和公主娘親說,正好下午趙家夫人要來,早些說了也好再看看。
她對那個趙姑娘的印象還不錯,不妨讓公主娘親再考慮考慮。
救了人的事,因涉及兩個姑娘家,宋瑾玉不曾跟文瑾禀報,是趙、吳兩家夫人遞了帖子,她問了兒女身邊伺候的人才明白前因後果的。
事是好事,隻是不能傷及姑娘家的名聲,所以,無論是文瑾,還是這兩家,均沒有将事情道明,一邊遞了帖子,一邊允了召見,這便罷了。
可對整個護國公府了如指掌的姜氏得了長公主要見兩位官員家眷的消息後,卻免不了暗自揣測其中的用意和緣故。
實在是……文瑾這個長公主風評甚佳,多年來從未與官眷來往過,她平日接觸的都是自家親戚或皇室宗親的女眷,但凡與官眷接觸了,要麼有正經理由,要麼是必須為之。
如今乍然接了兩家官眷的拜帖,特别是這兩家官員在朝中職務都不低,就由不得人不多想了。
隻是,再是關系好的妯娌,那也是長公主,姜氏也不好去問這個,若想知曉原因,便得日後再看。
時近下午,告假的楚霏午睡後到了三房的院子,這邊文瑾也剛起身沒多久,這時離說好的時間還有好一陣,母女倆一邊換待客的裝扮一邊閑聊。
“娘親,那個禮部尚書家的趙姑娘,我昨日見了一面,看起來并不像是不苟言笑的人。”
“哦?那元元看着是個什麼樣的姑娘?”文瑾笑了,順口問道。
楚霏歪頭想了會兒:“勇敢,從容,體貼,還很聰明。”
“是嗎?就昨日一面,能看出這麼多啊?”
屋内伺候的鐘嬷嬷和芳菲對視一眼,均露出了笑容。
楚霏點點頭,答得認真:“若是平常時候自然不顯,可遇到變故時,不是更能看出本性?”
“這話很是,元元說得沒錯。”文瑾贊同一笑,撫着女兒道,“我知道了,會讓人繼續觀察這位姑娘的,定給你哥哥挑個最好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