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随着農家樂規模擴張,雲舒寒不僅管賬還負責管人。她每天臨睡前會把第二天重要事務列出來,第二天開早會時,再把各項事務落實到人,并制定了獎懲制度。
大家在她的管理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忙不過來時,她也會主動幫忙,做起事來麻利有效率,因此大家都服她管。
慢慢地,雲舒寒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潛力——不論是野外生存還是管理事務,她适應力超快,且有天賦。這是她在以往的枯燥工作中體會不到的。
她現在每天都在挖掘自己的能力,看看還有什麼驚喜等着自己。漸漸地,她感受到活着的意義。
這年冬天,湖豐村的西坡開發成觀鳥勝地,大批觀鳥愛好者湧入西坡,激動萬分地架起望遠鏡加入觀鳥盛宴中。
與此同時,蔚山環志站的胡站長向雲舒寒發送任務,讓身為志願者的她去收集某類鳥兒的數據。
雲舒寒帶着滿滿回憶重返舊地。
與那年她和木朵兒探險不同,西坡邊緣四周挖出幾條林間小徑,其上鋪滿了青石闆,石闆形狀雖然不規則,但比當年好走許多。
石闆路從西坡四方向中間延展,到了西坡腹地便被警戒線攔斷了。
當地政府說,一為保護當地自然資源,二因腹地深處太過危險,因此隻開發到此便不再開發了。
雲舒寒站在攔截處遠眺警戒線以外的地方,想起當年她和朵兒迷路,被緊随而來的陸辰救助的情形。她那時并不知道陸辰是因擔心她而來,也沒有深想他被朵兒調侃後急着轉移話題的原因。
人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錯過美好,卻又在後知後覺中回憶美好。
想着想着,她不禁又傷心起來:那個給她鼓勵、讓她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并答應陪她周遊天下的人呢?那個願為她妥協并遵從她意願生活的人,為什麼等了這麼久,他還不來?
她現在生活充實,每天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但心是空落落的,感覺自己缺失了一半。
隻有每晚抱着陸辰送的兔子睡覺時,才會有片刻的安穩。
眼睛被淚水封住了,她用戴着紅寶石戒指的手不停拭淚。在瞥見眼前那團紅時,她停止了哭泣。
回程路上,雲舒寒再次看到金合歡的果實,它們幹癟地躺在樹枝底下,像是完成了某種使命似的随着隆冬将近的大地沉沉睡去。
她後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金合歡的花語還有另一層意思:稍縱即逝的快樂。
她雖然不迷信,但也無法解釋她和陸辰脆弱易碎的緣分。
回到住處後她就在想,陸辰會不會在尋她途中迷了路,又或是他受傷失憶,忘了他與她的約定?
她必須通過某個方式告訴他。
幾天後,雲舒寒在當時剛興起的某視頻平台注冊了賬号,取名“陸辰未婚妻”,拍下每天的工作日常發到平台上。
漂亮又能幹的女孩有天然的流量優勢,沒幾天,雲舒寒賬号粉絲越來越多,她便趁機向粉絲介紹陸辰其人其事,并像發布尋人啟事般向大家索要陸辰線索。
很快,網上便流傳開“癡情女孩為等生死未蔔的未婚夫歸來而繼承他事業”的故事。與此同時,她發布的視頻浏覽量急劇上升,被刷到榜首。
雲舒寒郁悶了一陣。她并不是因為陸辰才加入環志志願者團隊,但卻是因為陸辰,決心把這份工作當成終身職業。
之後,閑暇之餘,她會開直播科普鳥類相關知識和宣傳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别具一格的視頻風格和堅韌樂觀的生活态度,以及“癡情美女”的标簽,讓她迅速火出圈。
各路媒體紛紛湧向湖豐村,想深挖她過去的故事。
與媒體一起湧來的,還有雲舒寒的父母。
雲母并不認可她現在所做的事,她暗自後悔當初答應成全她和陸辰。現在人财兩空,女兒又執迷不語,她懊惱不已。
“我也給你時間了,現在該跟我回去了。”雲母依舊冷着臉。
雲舒寒不願。
雲母決定這次不硬碰,她拍了拍丈夫胳膊,讓他出馬解決。
雲父剛說兩句,為搶頭條的女記者在一衆媒體人中第一個沖到雲舒寒跟前,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女記者很會來事,剛開口就對着鏡頭把雲舒寒捧得天花亂墜,“真沒想到,看着弱不禁風的女孩子不僅是管理天才,還是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這樣的格局,是我們普通人沒有的。”
雲舒寒糾正她,“我目前隻是蔚山環志站的志願者。”
女記者不以為然,有着敏銳洞察力的她迅速察覺雲家三人異樣的氛圍,試着另辟蹊徑挖素材,将話筒對準雲母,“阿姨,這是您女兒吧?”
雲母沒好意思看鏡頭,神情别扭地答了句“嗯”。
“哎喲,您可真了不起,把女兒培養得這麼優秀!你看哪,野外考察又辛苦又考驗能力,雲小姐既有愛心又能吃苦,還不計較報酬,現在這樣有奉獻精神的人不多了……”
女記者噼裡啪啦一頓輸出,雲母被恭維得不好意思,笑得很不自然。
“阿姨,能說說您是怎樣把女兒培養得怎麼優秀的嗎?”此時,雲舒寒已被後到的記者圍住,女記者索性讓攝像機将鏡頭對準雲家父母,做起了獨家專訪。
“啊啊啊,我……我……”面對鏡頭,雲母突然緊張起來,“我也沒刻意培養,就是從小對她比較嚴……”她回憶起雲舒寒小時候,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每說一個雲舒寒的優點,就會标榜是自己的功勞。
新聞媒體就樂于聽這些。
雲母越說越激動,越說越覺得自己是英雄的母親,像是拿到全國最高功勳獎章似的洋洋得意。
就在采訪快要結束時,雲舒寒突然出現在鏡頭旁,看向母親的眼神厭惡中帶着幾分譏諷,“你回去吧,我不會跟你走的。錢會準時打你賬上的。”
“錢?”
“錢……”
女記者和雲母異口同聲說道。
“你以為我找你來要錢的?”雲母反應快,及時堵住女兒的話,“我把你培養得這麼優秀,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我才沒有那種養兒防老的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