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和驢車一前一後進了鹿鳴村,很快就有人從田裡上來,站在田埂上沖馬車喊話,“是不是九九回來了,怎麼後面還有一輛驢車。”
“三姑父,您快些回家喊我三姑來,驢車上都是些平日裡能用上的雜貨,本是打算沿途一路賣過來,我讓他先來咱們村上。最近農忙姑姑嬸子們都不得閑,家裡缺了什麼趕緊補上。”
别管是挑擔子的還是趕驢車的,隻要是貨郎都是走到哪裡賣到哪裡。
從縣城到鎮上再到鹿鳴村,沿途還有好幾個村子,以往貨郎即便來,好些緊俏些的東西也都賣完了。這會兒人家直接從縣城到村裡來,那真得好好挑一挑。
村子不大,消息傳出去很快就有人過來。
謝九九帶着裴元和何奎先一步進了老宅,留下高義和曹勇在外面支應。曹勇讷言但看着就是個踏實人,他負責算價收錢。高義伶俐,見人三分笑,他負責推銷貨物。
裴元以前幫着衙門收錢糧的時候帶兩人來過鹿鳴村,很多人即便不認識也眼熟。
誰都沒瞞着貨郎的東家就是謝九九未過門的新姑爺,好些嬸子嫂子們圍着高義要講價,他也好聲好氣的應和着,時不時說些俏皮話逗得大嬸子大嫂子們咯咯直笑。
等到謝九九和裴元跟着何奎把老宅子量完算好工量出來,高義和曹勇也把一驢車的貨賣了大半。隻剩下一小半本就不打算賣的貨,和站在驢車旁等他們的幺叔爺。
“一路過來口渴得很,能不能去幺叔爺家讨口水喝啊。”
“你這妮子,最是促狹。”
幺叔爺笑着把幾人帶回家,裴元把驢車上早就準備好的布匹面粉幹貨都搬下來,這都是前天謝九九囑咐他幫着置辦的,他隻負責辦貨什麼也沒問,到這會兒才知道都是送給幺叔爺的。
“叔爺,我家那房子下個月就能修繕好,這個時節空屋子晾上一個月盡夠了。五月就可開學,學裡除了教書的先生還差一個塾長,族裡我隻信幺叔爺,叔爺可願來。”
幺叔爺隻比謝德昌大兩歲,謝德昌在世的時候兩人關系最好。
謝德昌去世以後,幺叔爺雖沒能力阻止謝寶柱那些人,但他一直杵在他們中間當個震懾,不讓謝寶柱他們更加的肆意妄為,謝九九便記他的情。
每次回村上,謝九九都得專門往幺叔爺家來,有時候多帶些東西,有時候來不及拎上兩斤茶葉,人也不見怪。
“我?我行嗎。”
幺叔爺這一支在族裡雖是旁支,他還有兩個比他年長許多的哥哥,一個早就去世了謝九九都沒見過,一個是在鎮上做木匠的,一家子早就搬到鎮上住去了。
村裡就隻有幺叔爺,因為是家裡的幺兒,年輕的時候伺候爹娘終老,耽誤了娶妻生子,
十年前娶了妻子生了一兒一女,都跟芝娘打不多大。
家裡有五十畝水田屋後有一個塘,除了種田家裡還養了不少雞鴨和魚苗,在村裡算是中上人家。
正因家裡條件不差,幺叔爺小時候是被家裡送到鎮子上讀過幾年書的。沒讀出什麼名堂來,但能認字還能寫寫畫畫,在村裡就算是個能幹人了。
“請來的先生年紀不大,是個性子很溫和的人。不是怕他對咱們村裡的孩子不好,反倒是怕那些皮猴子們欺負老師。
幺叔爺輩分大又讀過書,有什麼事情先生跟你說得清。
要是換個腦筋不清楚,隻想着往自己懷裡扒拉的人來做塾長,得罪了先生都不是大事,怕就怕外人以為我們村的人都是些不講理不尊師的,往後這名聲就真不好聽了。”
謝九九這麼一說,幺叔爺便從善如流的答應下來。還說今年家裡的田自己不管,幹脆全租給佃戶去種,自己一門心思守着私塾,要謝九九盡管放心。
兩人說定此事,之後都是閑聊,聊了不過小半個時辰便起身從幺叔爺家中出來。
“前天在你家,我還侃侃而談那麼多,看來是我唐突小看人了。”
謝九九和幺叔爺看似說的都是些家長裡短,其實兩人謀求的都是下一任裡正之位。
之前謝家守孝、幺叔爺一家勢弱,即便看不慣族爺和謝寶柱謝天佑,也隻能忍着。現在族爺家的裡正做到頭了,謝寶柱的名聲又不好,機會自然就來了。
等私塾辦起來,謝九九為族裡做實事的名聲就定下了。
幺叔爺做塾長,負責私塾的雜務和整體運作,村裡讀書的孩子都歸他管,要不了多久時間,他這個塾長在村上的威望,也會跟着水漲船高。
到時候族爺家選不上,謝寶柱村裡人又不願選,幺叔爺隻要稍微露出半分意思來,裡正之位不是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