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點兒的教書先生,很少沒有活兒幹。
最好的去處是給官宦富戶做西席先生,除了一年幾十上百兩的束脩,逢年過節肯定還有額外的補貼。
要是講究些的人家,先生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襪也得準備好,住在家裡有獨立的屋子和伺候的人,要教的學生又少,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更加不用操心。
一年下來,束脩是能全存下來的。不管是想攢錢還有心往上考的,還是絕了科舉的心思,隻想要做個富庶閑人的,都樂意接這個差事。
這樣的先生自己的學問也好,要不然那些高門大戶不能白花了這份銀錢。那樣的好先生謝九九不奢望,真找着了也得先緊着謝文濟。
可先生不好謝九九也不樂意,私塾都辦了錢都花了,要是真教不出個名堂來,那多喪氣。
想了兩天想不出個頭緒,謝九九還是打算去一趟舅舅家,不管是大舅還是小舅,應該都能認識些讀書人。
正好潘掌櫃的事還得自己去跟大舅說,不能讓大舅覺得自己跟潘掌櫃處得不好人家才走的,到時候大舅再跟潘掌櫃起了嫌隙,那就壞了。
不想人剛走到門口,就正好碰上提着一條子五花肉的裴元。兩人一個站在台階上,一個站在家門口,相視一笑,倒真是巧了。
“郎君今日為何而來。”
“那天聽文濟說,陳媽媽做紅燒肉一絕。昨晚上做夢夢着吃紅燒肉,今天怎麼也等不了了。”
這話說來純屬玩笑,但裴元這人确實很通人情世故,每次上門從不空手,也不會買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充門面。
這麼一條子五花肉,起碼有個三斤還多點兒,中午拿這個做紅燒肉再放上些鹌鹑蛋,盡夠一家子吃的。
提這樣的東西上門,家裡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說這個姑爺的好話,他攏共也沒花多少錢,真真是皆大歡喜。
兩人的婚事定下的着急,按着謝九九的想法最好是六月之前能把親事給辦完,要不然再往後天氣太熱了,自己這個做新娘子把鳳冠霞帔一穿,也太難受了。
為此,黃娟已經讓老吳和江媽媽帶着承平,前後花了兩天功夫把前院給收拾出來。等以後兩人成親了,就從後院搬到前院來住。
前廳依舊還做待客用,東邊客房收拾成居室,夫妻兩人住盡夠用了。書房左邊還做書房用,右邊次間空出來,平日要是姑爺有客人要留宿,也不怕沒有地方。
謝九九從裴元手裡接過五花肉,讓春兒送去後面廚房讓陳媽媽中午加個菜,把裴元帶去前廳坐下,“等以後我們成親,就該從後院搬到前院來住了。”
“家裡不比郎君現在住的宅子大,不過小也有小的好處,到時候郎君住過來就知道。東廂還帶了一間角房,以後郎君想吃紅燒肉,我也能給你做。”
謝九九沒問裴元今天為什麼來,隻跟他介紹前院每間房做什麼用。聽得裴元連連拱手,“大姑娘莫要打趣我,下次,下次我再不跟大姑娘兜圈子了。”
“這不就是了,你我都定親了,你來家裡帶上一條肉,這肉又沒有吃到别人家肚子裡去。”
“你要是有事找我說,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能辦成的我沒必要同你藏私,辦不成的你沒法子我也沒法子。”
謝九九雙手一攤,擺出一副極無辜的模樣,好似真心實意把裴元當做一家人,裴元的事就是她的事,再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道理。
但裴元聽懂了她話裡真正的意思,要是這事他自己為難,那她辦不了也是合情合理。自己往後和她是一家人,不管什麼事都要分得清裡外才好。
“昨天,有個同窗從府城來找我。”
裴元沉吟片刻,把原本彎彎繞繞委婉曲折的話儉省再儉省,确定沒半句廢話了,才把事情跟謝九九說了。
府城城外有一青松書院,裴元曾在書院裡讀過幾年書。
這幾年搬到容縣來也沒有跟那邊的老師和同學斷了聯系,逢年過節要麼找人把年節禮物連同書信一起送過去,要是手頭寬裕些就自己親自去。
來找他的是在書院住同一間宿舍的同窗沈霁,沈家在府城有兩間綢緞莊一間雜貨鋪子,算得上富足人家。
家裡經營到這一代,一門心思就想要改換門楣,沈霁上面還有兩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弟一妹。
他作為家中長子,從小到大就是被爹娘耳提面命,在‘一定要讀書一定要科舉出仕,一定脫了商戶這層皮,蟾宮折桂光耀門楣’這樣的話裡長大的。
沈霁讀書不是不刻苦,但越刻苦就不順。他比裴元大三歲,兩年前已經下場試過一次。
本來連書院裡的先生都說他下場問題不大,偏偏還就落榜了。甚至都沒能到院試那一關,四月府試就被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