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林黛玉本身上京的時候就身帶母孝,穿着自然不能花裡胡哨,就連戴的首飾,也是以銀飾為主。
看在喜黃白之物,好奢侈的榮國府衆人眼中,就是破落戶的代表。自然的,林黛玉的首飾,也就這樣保住了。
卻也不多,總共四套以銀飾為主的頭面。日常穿戴倒是夠了,不過林黛玉在錦語家住下的第二天,就開始跟着錦語的奶嬷嬷,也就是小周嬷嬷一塊兒學做絨花。
以銀白的絲線為主,月牙白色的絲線制作花瓣兒,很快一支漂亮的梨花絨花簪就做好了。
絨花平時穿戴很好,守孝的時候佩戴素色為主的絨花,那就更好。林黛玉自從來到錦語家了解守孝時期該怎麼穿着打扮後,也開始梳起兩把頭,日常佩戴絨花飾品。
閑暇時還會抄寫佛經,抄寫完一卷,林黛玉就去佛前燒毀,為賈敏祈福,沒有在榮國府時沒完沒了的宴會。
更沒有賈寶玉總是‘不經意’間的闖入,林黛玉保留了足夠的私密空間。
而且别看彭氏生了三子一女,三名侍妾也各自生了孩子。但不管是哥兒還是姐兒,都十分的知禮。
像錦繡和錦玲,平日裡喜歡待在各自的小院,不輕易出門。四個哥兒,除了最小的伊申泰喜歡跟着彭氏跑上跑下外,從伊通阿開始,三個哥兒,平日裡不是讀書就是習武,總之很少往姐兒們住的地方跑。
林黛玉在錦語家住了有一段時日,都很難碰到伊通阿他們。
自然的,在彭氏耳熏目染下,明白了賈寶玉時常擅闖的舉動,有多失禮,完全是奔者破壞她名節去的。
而那位口口聲聲說很疼愛她的外祖母,對賈寶玉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打的是倆個玉兒湊成一塊兒的主意。
想明白這些後,林黛玉也不氣惱,反正她現在年齡還小。再說了滿人說看重名節,隻是說說而已,寡婦再嫁的情況多得很。
再者即便賈母打着兩個玉兒湊成一塊兒的想法,那也隻得想想罷了。林黛玉姓瓜爾佳,即便屬于漢軍旗,那也得參加選秀,除非被撂了牌子,才可自行婚配。
而即便自行婚配,隻要林如海在,大概不會将自己的嫡女嫁給賈寶玉。賈寶玉隻是二房的嫡次子,又沒功名在身,哪裡配得上林黛玉。
隻要這些明白,誰還會焦慮。反正林黛玉明白後一點兒都不焦慮。唯一焦慮的是,大概就是好姐妹的好胃口。
不過大了年齡,錦語抽條了,吃得再多,也沒有越發肥胖。當然,那臉盤子依然圓溜溜的,标準的臉若銀盤。
“這是公認有福氣的面相。”錦語笑嘻嘻的,還往自己嘴巴裡塞着糕點。“我胃口好,但我消化能力更好啊。黛玉妹妹,你仔細拿着鏡子瞅瞅,是不是自從和我一塊兒吃飯後,你的胃口也好了,肉雖然沒漲多少,但氣色好多了。”
林黛玉點頭,倒沒有否認這點。
“府上廚子的手藝極好。”
“的确好。聽祖母說,府裡的廚子最開始是她的陪嫁,因為祖母吃不慣北方菜,所以出嫁時喬家特意備上了精通江淮菜系的廚子作為陪嫁。”
不過幾十年過去,精通江淮菜系的廚子老去後教的徒弟,北方菜南方菜都會,并且還特别會融合貫通,做的北方菜系鹹香可口,府裡的衆人也就習慣吃飯的時候,一半北方菜一半南方菜。
林黛玉本身守孝,得吃素。不過燕窩、茯苓羹之類的是可以吃的。林黛玉也是講究的,住下來後就主動交了一百兩的銀票,彭氏不收,林黛玉就說不收的話,她根本就沒臉繼續住着。
彭氏隻得收了,平日裡吃飯的時候,林黛玉這邊的一日三餐,總要稍微講究一點兒。
“像我不喜歡吃魚,倒不是因為廚子做的西湖醋魚,魚是魚,醋是醋,純粹就是不喜歡。”錦語抿嘴兒,示意林黛玉趕緊趁熱吃燕窩粥。
“像黛玉妹妹,不也不太喜歡吃燕窩粥。”
林黛玉剛好舀了一湯勺的燕窩粥,正準備吃,聞言忍不住露出一抹笑。“倒沒有不喜歡,隻是吃習慣了也就這樣。”
“那吃茯苓糕嗎?”錦語遞給林黛玉一塊茯苓糕。“口味不是很甜,廚子沒有放太多的楓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