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18世紀的房産名為“ Winterbrook House”,位于牛津郡Wallingford,阿加莎在這裡住了長達40多年。南朱進入到這座配有白色門窗和煙囪的英倫感十足的房子裡,仿佛看到“阿婆”和她的丈夫正在讨論《尼羅河上的慘案》的故事細節。
元源很喜歡房子裡傳統的壁爐,高高的天花闆和寬大的推拉窗,他覺得這些複古源素也讓這座房子充滿了個性和魅力。
拜訪完這兩處與偵探小說相關的地方後,南朱他們決定先回旅館休息一下,吃完下午茶,晚上去看大本鐘。
雖然白天的時候坐出租車已經經過大本鐘,但是他們還是想近距離地享受一下濃郁的中世紀視覺感受。大本鐘是英國地标性建築,已經準确運轉了一百多年,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整個城市經曆了一千多次的空襲,伊麗莎白塔仍舊傳送着悠揚沉穩的鐘聲。
到夜晚,南朱他們溜達着來到大本鐘塔樓這裡,大鐘在燈光的照耀下,靜靜地浮在夜空中,南朱他們靜靜的欣賞着,通過精美的建築裝飾,大鐘體現出古典宏偉與神聖氣息把南朱他們帶到一種肅穆的氛圍裡。
最後在大本鐘的鐘聲裡,南朱他們返回旅館睡覺,聽着深沉、铿锵的鐘聲,南朱這一覺睡得特别踏實,絲毫沒有異鄉倒時差的不适感。
由于前一天遊覽的勞累,這群異鄉人第二天都睡到了自然醒,他們吃早餐的時候,讓元源自己決定先去牛津還是劍橋大學,其實元源對這兩個大學都知之甚少,他純粹是被帶出來遊玩的。
最後元源決定先去牛津大學,第三天再去劍橋。劍橋和牛津都是英國引以為豪的精神所在。先去那個其實都可以,南朱隻是覺得英國是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國家,帶元源來多看看,多走走他鄉的路。
走在牛津,南朱有種身在公園的恍惚。元源也說走在這裡感覺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再安靜下來。書卷氣濃濃的牛津街頭,随手一拍,背景就是書店,讓人不自覺地駐足欣賞一下。
校園沒有圍牆,和整個小城融為一體。南朱他們甚至連一塊牛津大學的招牌都未曾找到,所有的建築,都散落在城市中,三十多所古樸莊重的學院建築散落在牛津城的各個街頭,元源在布滿鵝卵石的街道從校園中穿過,四處充滿了文藝典雅氣息。南朱沒有問元源想不想來牛津讀書,她不想把這趟旅行帶上太多的目的,也許做母親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輕松一點吧。
南朱他們早就知道自己沒法随意進入學院,所以南朱提前預約了牛津大學的學生尹奧,學生證是牛津大學各學院的通行證,而且還可以帶人,免費的;當然南朱他們不可能免費占用尹奧的時間,尹奧提前講好了帶路價格,并且南朱還給尹奧帶了中國的代表性禮物:京劇臉譜,尹奧收到這東方的禮物非常開心,就這樣南朱他們在尹奧引導下下,原先想去的地兒都去了,尹奧認為應該去的也都安排了。
牛津大學一共三十多個學院,分别都是獨立的,每個學院都和城堡一樣,需要證件才能進去。充滿古典氣息的米黃色建築,令南朱他們一見傾心。
漂亮的拉德克利夫圖書館已成為牛津大學上鏡率最高的地标建築。這一天南朱他們專門買門票進入拉德克利夫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辦理圖書卡時需宣誓,承諾遵守各項規則,等等。并且,這裡的圖書隻能閱讀,不得外借,就是女王也不可破例。
這個圖書館的魅力不僅在其悠久的曆史、美妙的建築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珍稀典籍,其設計理念、細節考慮、規則和服務也讓人一旦去過便終身難忘。例如,圖書館裡的書桌上都有隔闆,以保證讀者間互不影響;不同座位配高中低三檔椅子,供讀者量身選座;閱覽室都配有大小不一的海綿書托,解決了大部頭書籍的手持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