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首歌是怎麼唱來着?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上還背着一隻胖娃娃,啊伊呀伊兒喲……
現在陳美蘭是左手一個娃,右手一個娃,背上還背着一隻大母雞,啊伊呀伊兒喲……
“美蘭呀,你這是帶着孩子去哪?”村裡人看着陳美蘭又是背着大母雞,又是帶着孩子,忍不住問道。
“美蘭背上背着雞,怕是要去鎮上賣雞?”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這雞是美蘭買的。”
“好好的,買什麼雞?大爺爺屋裡也喂了雞的呀?”這喊大爺爺,自然是跟陸家沾親帶故的人家。
“你們就不懂了吧,美蘭回娘家,自然要帶點好東西回去。”
……
都不用陳美蘭回答,這村裡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就把真相給推理出來了。
“今天我爸過生,再加上端午節也快到了,我又大着肚子,又要照顧兩個孩子,沒時間包棕子。今年就想着捉一隻回去,我爸也能補補身子。”陳美蘭笑着解釋道。
她要是不解釋,這些人肯定會覺得她這是偷家婆,拿婆家的東西去貼補娘家。
這不一聽她這樣解釋,大家這下子也沒覺得陳美蘭送隻雞給娘家送貴了。
“又是過節又是你爹的生日,送隻雞倒也不過份。”
“對呀,長征都是大學生了,這老丈人吃他一隻雞,還真不過份。”
……
不過,大家嘴上這樣說着。這做了婆婆的還是覺得陳美蘭敗家,一隻老母雞,就算自家不吃,拿到鎮上去賣,那也得賣幾塊錢。
這出嫁的女兒端午節過節的确要送東西回娘家,就算家裡沒有糥米得花錢去買,那糥米最多也五六毛一斤,自家包上兩斤煮熟,這禮送得也不差。
做媳婦的卻是一臉羨慕,羨慕陳美蘭遇上好婆家。丈夫出息,婆婆太婆婆都不是惡婆婆,回娘家送一隻這麼大的老母雞,也沒見雙重婆婆罵街。
“媽媽,走。”
聰聰明明兩姐妹怕陳美蘭一直聊下去,兩姐妹一人拉着媽媽的手往前走。
“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就先走了。”
兩姐妹年紀還小,那有什麼力氣,陳美蘭自己本來也不想跟這些人扯東扯西,但你要是不理人扭頭就走,大家一個村大多又是沾親帶故的,她要這樣幹,那就等着被人戳脊梁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