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海内東經》記載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一曰天子鄣。文帝分淮南國為淮南、衡山、廬江三國,其地林巒崤密,雄俊秀麗,氣候溫和,趙榮受封廬江王,領廬江、豫章二郡,封地不可謂不好,趙榮自就藩以來,便如放鳥入林,放魚于水,五天一小宴,十天一大宴,好不快活。
廬江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多出美人,以蘇嫣為其中翹楚,烏黑的秀發如瀑如墨,淡白的鵝蛋臉上一雙眸子明澈中透着妩媚,唇如紅櫻,淡淡勻妝,豔而不妖。
蘇嫣之所以出名卻也不僅僅因為她出色的容貌,更多在于她特殊的身世。
前朝恒安太子率衆臣降于高祖時,年方八歲,被封承恩侯,承恩侯成年後,高祖将青玉公主賜婚于他,适時,雲夫人獲高祖獨寵,高祖甚至一度欲立雲夫人所出四皇子為太子,青玉公主與四皇子一母同胞,受寵程度可見一般。如此承恩侯也該過的安穩了。豈料高祖驟然駕崩,韋後主政,大力排除異己,承恩侯與青玉公主皆被賜死,其子梓鋅據說做了韋後的入幕之賓,才能保全性命,後來諸王混戰,梓鋅趁亂逃出睢安。蘇嫣便是梓鋅嫡親孫女。
很少有人能拒絕這樣一個女子,一個流淌着高貴血脈,熟知皇家禮儀的,舞姬。趙榮也不例外,盡管他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齊太子,見過美人無數。蘇嫣并不願埋沒于趙榮的後宅之中,她謹守本分,從無獻媚之舉,越發得趙榮看中。
廬江郡守楊溯素來垂涎蘇嫣美色,某日飲宴借醉輕薄蘇嫣,被逐,懷恨于心。
慶元九年,二月初六,谏議大夫楊緒告廬江王行巫蠱事,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大齊屢因巫蠱興大獄,動辄牽連數百人,開國以來共有兩位皇後,一位太子,三位皇子,數位公主因巫蠱案獲罪而死,而發起巫蠱之案者,往往也沒有好下場。
巫蠱乃帝王大忌,縱使廬江王曾為太子,景帝對其多有愧疚,仍命廷尉徹查,并召廬江王回京。
廬江王剛入睢安,即被關進廷尉府大獄,不日竟自盡而亡,彼時案情尚無進展。就在當日,廬江王遺書到了太後手中,竟是字字驚心。
據書中所言:楊緒族兄楊溯任廬江郡守,某日受邀于王府飲宴,席間垂涎王府舞姬,求之不得,多有威脅之語。臨江王不忿,命人攆其出府。楊溯因此記恨,曾秘密派人潛入王府行巫蠱事,被廬江王查獲,上書禀于景帝,這封書信卻至今不見蹤迹,更可恨的是廷尉府竟不許廬江王自辯,連紙筆也不肯給。直至平襄侯念及師生之誼,去廷尉府探望,廬江王才能得紙筆,不想他寫的竟是遺書。平襄侯一離開廷尉府,廬江王便自盡了。
太後看完這封遺書,隻覺得頭一陣陣發暈,幾乎站立不住,撐着桌子好一會才緩過氣來,恨然道“俱是該死之人。”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橹。太後雖比不得天子,但要弄死幾個人,也是輕而易舉。因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太後便連着景帝也惱了,直接下旨對廷尉府看守廬江王之人嚴刑拷問。
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卻是因為李夫人。李夫人對景帝說,靠近施巫蠱術之人,損壽傷身,她雖相信廬江王之清白,卻不願景帝去冒這個險,話說的情真意切,景帝便聽了進去。
廷尉府那邊在杖斃了數人後,終于有了結果,有一看守廬江王之小吏招認是受了陳美人指使。據供詞所述,廬江王被關當日,有一美貌宮女手持令牌,聲稱自己是陳美人宮中女官,奉陳美人之命,提點他們,廬江王沾上巫蠱,為不詳之人,稍有親近,即會受到詛咒。至于他們不給廬江王紙筆是因為廬江王欲寫信給皇帝,他們怕其中隐藏咒術。
太後立即命人找出蘭林殿所有宮女畫像,送去廷尉府,經指認那位神秘宮女喚作青梅,已經失蹤數月,線索生生斷在這裡。
另一邊廷尉都譯查明廬江王行巫蠱之術乃子虛烏有,楊溯亦招認因被攆出王府,心中記恨,遂以假證,騙楊緒狀告廬江王。
縱然外面疾風暴雨,儀元殿依舊波瀾不驚,皇後約了禦和長公主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