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駕崩的那一晚,各方勢力都帶着自己的兵馬趕往平清殿,因為誰能成為那一紙诏書上的名字,誰就能成為新一代的九五至尊。其中三王子蕭若瑾的兵馬并不占據優勢,隻有區區三百虎贲将,原本那一日他是毫無希望的。但是那一日卻在平清殿外卻留下了很多傳說。
比如劍冢傳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劍破百甲,打開入殿之路。
亦有雷門雷夢殺在百米之外,一拳擊出,隔數十人擊碎四王子頭顱。
還有一個不滿十五歲的少年,一手持長槍,攔住了敵方近十個高手。
亦有一個手持長棍的長發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攔住了十八位試圖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據說一棍既出,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
而琅琊王蕭若風自己亦是一個高手,雖然其他幾位王子亦請來了江湖上頂尖的高手助陣,但他卻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擋下了幾位王子的合力,最後護着蕭若瑾殺到平清殿前的時候,已渾身浴血,幾乎不能站立,可其他人卻不敢上前半步。隻有蕭若風和蕭若瑾兩兄弟站在平清殿外,等待着傳位诏書。
當時的大内大監連同掌香監、掌印監、掌冊監以及掌劍監,一同捧着傳位诏書走出來。
當時,活着的幾位王子包括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的三王子蕭若瑾一派也依然不敢妄動,因為即便這邊有劍冢傳人,雷門高手,但是天啟五大監的鋒芒,依然不可輕觸。
所有人都眼睜睜地看着五大監,尤其是其他幾位王子,明顯在武力方面已經輸給了三王子,那麼最後的希望,便是期待那一紙诏書下寫着自己的名字。那麼憑借着诏書的名正言順,加上五大監的助力,或許還能再拼一拼那皇位。
但是五大監卻隻是捧着诏書,遲遲沒有說話。
最後還是琅琊王打破了僵局,一步向前,拿過了大監手中的傳位诏書,看了一眼後當着衆人之面,将那張诏書撕的粉碎,然後朗聲道:“本王已閱,聖上有命,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
“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
衆目睽睽之下,琅琊王蕭若風的這個做法簡直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但是奇怪的是,奉傳皇命的天啟五大監卻對此保持了沉默,并沒有上前阻攔。
直至蕭若風喊到第三遍“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之後,五大監反而率先下跪,其他幾位還活着的王子看到此情此景,也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了下來,直至皇宮内所有的侍從兵士全都跪了下來,三呼“萬歲”。
第二日三王子蕭若瑾登基,琅琊王蕭若風則官拜大柱國,稱“北離大都護”,統帥三軍,那天晚上護蕭若瑾入城的衆多高手中,則隻有雷夢殺接受了官職,位列八柱國之一,而其他衆人則回歸暗處,不拜官職,不入軍伍,稱天啟四守護,以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為代号保護皇城。
後來有人猜測,那張诏書的确寫着另一個名字,并不是三王子蕭若瑾,而那個名字正是七王子蕭若風,但是他選擇撕毀了這張诏書,既然新皇自願讓位,那麼五大監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但是關于蕭若風這樣做的理由卻是衆說紛纭的,有人說是因為蕭若風喜歡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不想要被困在天啟城中,可事實卻是“八王之亂”之後,蕭若風官至北離大都護,四年沒有離開天啟城半步,四年後離開也是奔赴沙場。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沒有重入江湖。
所以有人說,蕭若風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因為幼時蕭若風曾生過一場重病,幾乎就要死了,那時他們的母後不得寵,宮裡的人對他們甚是冷漠,連太醫都不上心。蕭若瑾以王子之軀給原本匆匆趕來,打算草草收場的太醫下跪,才逼得太醫不得不全力醫治,最終才保住了他的一條性命。但是事實的真相如何,琅琊王至死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屆時,李寒衣十一歲,因雷夢殺違背“不入兵伍”的祖訓而被雷門所驅逐,李寒衣未入雷門,繼承劍冢劍心訣,随母姓李,名李寒衣。後又拜入雪月城城主李長生門下,成為其第二位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