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一批新藥材走水路入京,比預定的早了一日。
恰巧師傅不在,素雲便來秦王府請傅安歌親自過去懸壺齋驗貨。
将手中的藥材放回去,傅安歌滿意的點點頭:“這批藥材質量都很好,辛苦各位了。”
又轉頭對來送藥的掌櫃道,“還請林掌櫃去歇息片刻,喝口茶,我這就讓人去将餘款取來。”
寒冬已過,許多藥房并沒有庫存多少應對凍傷的藥材。好不容易才在南邊的渚城找到這麼一家,因之前東家家裡出了些事,導緻積壓了許多藥材。
又因訂單較大,掌櫃的怕出意外,親自一路随行。
驗收完藥材,又聽人禀報了一應事務的進度,傅安歌才終于從懸壺齋離開。
正午剛過,太陽仍高高地挂在天上,卻忽然起了風,吹得街邊攤上的小玩意兒嘩啦啦的響。
民間有諺語,二八月,亂穿衣。
如今不過三月,偶有涼風不足為奇,沒有人放在心上。
傅安歌緊了緊身上的衣衫,擡頭看了看天上的白日,卻覺得連那刺目的白色日光都是冷的。
晟帝至今還沒有動作,是時候再推他一把了……
***
永明二十二年,三月十三,京城突然傳出童謠:“三月忽逢大雪降,雞犬亡,大夢歸無常”。
一夜之間,傳遍大街小巷。恰逢此時,又傳出陛下前幾日在慈恩寺曾得天神示警,池中錦鯉得天指引,遊弋成字曰“三月雪兇”。
京城百姓私下議論紛紛。京兆府尹派人調查,卻找不出源頭。
第二日早朝,晟帝高坐于龍椅之上,威嚴的目光掃視群臣。
禦階之下,文武百官分列兩邊,手持笏闆,神情肅穆。
少傾,晟帝開口,聲音不辨喜怒:“諸位愛卿對這兩日京城中的流言有何看法?”
衆臣心中俱是一凜,那日随天子一起前往慈恩寺的官員更是将心提了起來。
一時之間,大殿上隻剩下輕微的呼吸聲。
“陛下,”一片寂靜之中吏部侍郎劉清源率先開口。
“臣以為流言之說不足為懼,所謂謠言止于智者。”
同朝為官多年,同僚們大都知道他生性耿直,并且素來不信鬼神之說,有此一言也不足為奇。
“陛下,臣以為不然。此傳言能以如此迅速之勢傳遍京城,以緻人心惶惶。所謂枳句來巢,空穴來風,萬萬不可如此輕忽。”
群臣各執一言,争執不休。晟帝高坐于龍椅之上,冷眼旁觀并未打斷。
一向低調,很少對政事發言的司天台監莫其玄忽然手執笏闆邁出一步,躬身道:“陛下,昨日天本大晴,豔陽高照,卻忽然冷風陣陣。于是臣夜觀天象,發現确有異變。且異變之象與一百二十三年前。前朝宣帝年間大雪之兆,頗為相似。”
前朝宣帝末年,正是春季萬物複蘇之時,暴雪驟至,比傅安歌前世經曆的要嚴重許多,甚至許多戰馬和士兵都死在那場雪裡。又因這場凍害,當年糧食歉收,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以緻于人相食。一場天災,甚至稱得上是前朝由盛轉衰的開始。
莫其玄仍低着頭,視線垂在手中的笏闆上,似乎絲毫未意識到自己的話中的内容有多令人震驚,繼續道:“臣以為,陛下在慈恩寺所見錦鯉顯靈,實是陛下之明德感動上神,天佑我大晟,不忍看我大晟百姓遭蒙災禍。陛下乃天子,應當承天之澤,順應天賜預兆,以應對将要到來的大雪。”
晟帝沒有說話,隔着冕旒看不見帝王的表情,讓這位大晟的天子顯得更加深不可測。
隻有莫其玄感受到一道淩厲的目光正在盯着他。
***
當天子受到上蒼庇佑,于慈恩寺獲得天神預言賜福的消息在京城中傳開時,傅安歌并不驚訝。
此消息一出,若有雪災,是天子得蒙上天眷顧,提前預警;若無雪災,則是天子之行感動上蒼,免百姓之苦。
無論如何都是天子之德煊煊赫赫,天佑大晟黎民百姓。
令她驚訝的是,這個事情最後竟然落在了還在告病的蕭承川身上,是皇帝身邊的太監總管馮吉親自來傳的旨意。
其實又豈止傅安歌一人驚訝。
皇宮,周貴妃宮中。
“母妃,父皇怎麼會突然間想起讓他來做這件事?”二皇子蕭沐一臉不解地看向自己的生母貴妃周氏。
周貴妃年約四十,發如堆雲,唇似點朱。天生絕美的面容經過帝王多年的恩寵,更添幾分宮中權勢所滋養的雍容。身上已絲毫看不出那個初入宮時畏畏縮縮的莳花宮女的影子。
聽到兒子的話,聞言她撥弄着手上的丹蔻,漫不經心道:“這有什麼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