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言語之間:黃胖胖的辯論奇遇 > 第297章 第 297 章

第297章 第 29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清晨七點四十五分,黃鳴站在凱悅酒店大堂,整理着自己的西裝領帶。這是他這次旅行特意帶的唯一一套正裝,為的就是辯論賽開幕式,沒想到現在派上了另一種用場——與黃胖胖基金會創始人黃志遠的私人會面。

黃鳴輕拍了拍裝在内兜裡的筆記本,這是他的信心來源。過去幾天的思考和記錄,不隻是文字,更是他認知旅程的見證。

電梯裡,黃鳴回想起自己五天前初到會場時的情景——隻是一名普通的博士生,帶着學術好奇心旁聽一場辯論賽。短短幾天,他經曆了思想的碰撞、理論的啟發、實踐的體驗,以及昨天突然的角色轉變。現在,他即将面對這位神秘的基金會創始人,黃胖胖辯論賽的幕後推手。

"叮"的一聲,電梯到達27樓。走出電梯,黃鳴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會議室。輕輕敲門後,他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請進。"

推開門,黃鳴愣住了——坐在窗邊的正是他第一天在咖啡館遇到的那位白發老人,黃志遠董事長。

"啊,是你!"黃鳴驚訝地說。

黃志遠微笑着站起身:"不必驚訝,黃先生。我們的第一次相遇并非完全偶然。坐吧,我們時間不多。"

黃鳴有些局促地坐在老人對面。清晨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會議桌上,照亮了桌面上的一份文件和一個鮮紅的印章。

"咖啡?"黃志遠示意一旁的咖啡壺。

"謝謝。"黃鳴點點頭,給自己倒了半杯。

"我想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我會在咖啡館'偶遇'你,為什麼特意邀請你參與昨天的工作坊,以及為什麼今天單獨見你。"黃志遠直奔主題。

黃鳴誠實地點頭:"确實很好奇。"

"一切要從三個月前說起。"黃志遠喝了一口茶,"那時我正在思考如何推動一個全球性的認知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我們有資金,有願景,但缺少合适的人——那種既懂認知科學理論,又能将理論落地為實踐的人才。"

他拿出一份論文,黃鳴驚訝地認出那是自己發表在《行為與腦科學》上的文章,題為《認知偏差的文化變異性與幹預策略調适》。

"我的團隊在全球範圍内搜尋相關研究,你的這篇論文引起了我的注意。"黃志遠解釋道,"它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難得的是對實踐應用的關注——你設計的'文化适應性認知幹預框架'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

黃鳴驚訝于自己的學術工作竟被這樣一位影響力人物注意到。那篇論文是他的博士研究核心,但在學術圈的反響并不特别熱烈。

"我們本打算直接聯系你,但後來我想到一個更好的方式——黃胖胖辯論賽。"黃志遠繼續道,"與其告訴你我們在尋找什麼樣的人才,不如讓你親身體驗這個領域的前沿思想碰撞,然後觀察你的反應和思考。"

黃鳴恍然大悟:"所以我'抽中'旁聽資格并非偶然?"

"不完全是。"黃志遠微微一笑,"資格是公開抽選的,但我們确實增加了你的中選概率。第一天在咖啡館的相遇也是我的安排——我想在正式場合外觀察你的思維方式。"

黃鳴回想起那次談話,當時他并不知道對方身份,坦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現在想來,那可能是一次溫和的"測試"。

"昨天的工作坊是最後一步。"黃志遠說,"我想看看你能否将複雜的理論讨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框架,以及你在團隊協作中的表現。你的表現——坦率說,超出了我的預期。"

黃鳴謙虛地低下頭:"我隻是盡力整合了各位專家的觀點..."

"正是這種整合能力最為難得。"黃志遠語氣真誠,"現代社會最缺乏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能夠連接不同知識領域,構建整體視野的綜合思維。你在這方面顯示出了非凡潛力。"

他推過桌面上的那份文件:"這就是我今天見你的目的。認知解放計劃需要一位執行主任,負責協調全球各地的項目實施。我想邀請你擔任這一職位。"

黃鳴震驚地看着文件,那是一份正式的聘書,上面清楚地寫着職位描述、待遇條件和工作職責。這不是一個學術職位,而是一個可以直接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實際行動崗位。

"我...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黃鳴有些結巴。

"沒人天生就有這種經驗。"黃志遠平靜地說,"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你的學術訓練給了你理論基礎,過去幾天的體驗讓你了解了實踐維度。剩下的,可以在工作中學習。"

黃鳴深吸一口氣,感到既興奮又忐忑。這個機會來得如此突然,遠超出他的預期。他原本規劃的道路是完成博士學位,然後進入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認知科學研究。

"我需要考慮我的博士學業..."黃鳴猶豫道。

"當然。"黃志遠點點頭,"我已經與你的導師陳教授溝通過。如果你接受這個職位,基金會将資助你的研究,你可以将認知解放計劃的實踐作為博士論文的一部分。這不是學業的中斷,而是将理論研究與實踐行動相結合的機會。"

黃鳴驚訝于老人的周密安排,甚至已經聯系了他的導師。他翻開聘書,仔細閱讀職責描述:協調全球十個試點項目實施、整合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推動認知工具的本地化應用、建設全球認知數據共享平台...這些工作既具挑戰性,又與他的研究興趣高度一緻。

"為什麼是我?"黃鳴擡起頭,直視老人的眼睛,"肯定有比我更資深、更有經驗的人選。"

黃志遠的目光變得深邃:"正因為你不是最資深的,所以更合适。資深專家往往已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而認知解放工作本身需要開放的思維。你的跨學科背景、整合能力和對新觀點的接受度,正是這個職位最需要的素質。"

他頓了頓,補充道:"更重要的是,你顯示出一種難得的品質——學術嚴謹與人文關懷的結合。你不隻關心數據和模型,更關心這些工作如何影響實際生活中的人。記得你在工作坊中特别強調文化适應性和本地參與的重要性嗎?這正是我們希望項目始終保持的核心價值。"

黃鳴回想起這幾天的經曆,每一次對話和觀察似乎都是這個選擇的鋪墊。從王海倫帶他見小企業主和中學項目,到杜康平教授分享國家認知轉型的曆史,再到昨天工作坊中各位專家的協作——這一切讓他逐漸意識到認知科學不隻是實驗室中的理論,更是可以改變個人命運和社會軌迹的實踐力量。

"我需要多長時間考慮?"黃鳴問道。

"理論上你可以有一周時間,但實際上..."黃志遠看了看手表,"今天上午十點就是認知解放計劃的正式發布會。如果你接受,我希望能在發布會上介紹你作為執行主任。當然,這不是強制的,你完全可以拒絕或延後決定。"

黃鳴感到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壓力。他打開自己的筆記本,翻到最後一頁,那裡寫着昨晚的思考:

"認知科學的終極價值不在論文引用量,而在改變實際生活中人的思維方式和決策質量。如何将理論轉化為實踐,是我需要探索的下一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