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化程度如何?"林夏問道。
"我們的核心引擎是高度标準化的,占系統的65%。剩餘35%需要針對不同行業定制開發。"李明傑解釋,"目前,我們已經預構建了針對8個制造業細分領域的行業模闆,可以将實施周期從6個月縮短到2個月。數據顯示,這種'标準化+定制化'的平衡是工業軟件成功的關鍵。"
李明傑最後強調:"傳統制造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行業知識,但往往缺乏系統化和數字化能力;科技企業擅長數據和算法,但常常缺乏對實際生産問題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創新在于将二者有機結合,創造新的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的讨論持續到了深夜。
"遠東紡織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徐老謀子評價道,"一家傳統企業能夠如此徹底地實現數字化轉型并不常見。顧成東的跨界背景顯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這是否可複制?"林夏質疑,"顧成東既懂紡織又懂互聯網,這種複合型人才并不多見。我們的數據顯示,隻有12%的傳統企業能找到這樣的人才,而且适應企業文化的難度很大。"
"智造科技的模式更有拓展性,"王工分析道,"他們是以軟件為核心,向多個制造領域擴展。我們的研究表明,科技公司進入制造業的成功率(32%)高于制造業企業轉型為科技公司(17%)。這可能與組織彈性和學習能力有關。"
老李翻看着财務數據:"從投資回報角度看,遠東紡織的模式風險較低,回報周期較短;智造科技的潛力可能更大,但客戶獲取成本高,回報周期長。兩種模式各有優劣。"
黃胖胖一直靜靜地聽着,突然站起身來走到白闆前:"讓我們從高管教育背景的角度來分析這兩個案例。"
他在白闆上畫了一個矩陣:"顧成東代表了'傳統行業+科技教育'的路徑,而李明傑代表了'科技行業+工程教育'的路徑。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兩種跨界人才類型各自适合不同的創新模式。"
"前者擅長将科技應用于傳統行業内部創新,效果立竿見影;後者擅長創造全新的行業解決方案,颠覆性更強但風險更高。"黃胖胖分析道,"我們的數據顯示,在數字化轉型項目中,由'傳統行業+科技教育'背景高管領導的項目,第一年成功率為68%;而由'科技行業+工程教育'背景高管領導的項目,第一年成功率為42%,但三年後的業務增長率是前者的2.3倍。"
"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創新周期和價值實現路徑,"他繼續解釋,"更有趣的是,我們發現那些能夠将兩種人才模式結合的企業,創新的綜合效果最佳——這些企業的數字化投資回報率平均高出單一模式企業63%。"
黃胖胖在白闆上标注着數據:"在跨界創新中,我們還觀察到一個重要現象——當傳統行業專家和科技創新者深度合作時,不僅能産生更多專利(平均增加63%),而且這些專利的商業轉化率提高了近一倍。這正是我們所說的'跨界高智引擎'。"
"那麼遠東紡織和智造科技哪個更值得投資?"林夏問道。
黃胖胖笑了:"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它們代表了數字化與傳統産業融合的兩條路徑,各有價值。遠東紡織展示了傳統企業如何通過數字化重塑自身;智造科技則展示了科技如何為傳統産業賦能。在未來的産業格局中,兩種力量都不可或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周後,黃胖胖在投資決策會上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
"我們将同時投資遠東紡織的'織雲平台'分拆項目和智造科技,并促成他們戰略合作。"黃胖胖解釋道,"遠東紡織掌握紡織行業的深度知識和客戶資源,智造科技擁有先進的軟件架構和擴展能力。兩者結合,可以加速打造面向多個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他展示了一組數據:"我們的分析表明,當傳統行業深厚知識與前沿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時,創造的價值遠超簡單疊加。這種融合型創新的市場增長速度比傳統的産業互聯網高2.7倍,用戶粘性高出47%。"
三個月後,遠東織雲與智造科技的合作項目——"工業元織網"宣布上線,面向紡織、服裝、家居等輕工業領域提供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合作伊始就獲得了超過50家企業客戶的訂單,估值較合作前增長了3.2倍。
在一次行業論壇上,顧成東和李明傑分享了他們的合作心得。
顧成東表示:"傳統企業最大的資産是數十年積累的行業知識和場景理解,但常常缺乏将這些知識系統化、平台化的能力。與智造科技合作,幫助我們将隐性知識轉化為顯性資産。"
李明傑則說:"科技企業往往高估技術的力量,低估行業知識的價值。通過與遠東的合作,我們深刻理解了制造業的實際需求和痛點,這讓我們的技術真正落地并創造價值。"
黃胖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合作簽約儀式的照片,配文:"衆生皆高智商,但跨界高智的碰撞才能創造真正的革命。數據告訴我們,不同知識領域的融合是下一代創新的關鍵引擎。"
評論區裡,一位粉絲問道:"黃總,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黃胖胖神秘地回複:"創新型高管如何平衡短期績效與長期投入?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