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背景對公司創新的影響?"黃胖胖問道。
周雲傑笑了笑:"我是浙大電氣工程碩士,沒有海外留學經曆。這可能讓我少了些全球視野,但也讓我更專注于解決中國電網的實際問題。我們采用的是'人單合一'模式——研發團隊直接對接客戶需求,快速疊代優化。"
"這種模式有什麼優勢?"老李感興趣地問。
"速度和精準,"周雲傑解釋,"傳統研發可能需要6-12個月才完成一個産品疊代,我們平均隻需2個月。因為我們深入理解用戶場景,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而不是我們認為他們需要什麼。"
"那技術創新呢?"林夏質疑道。
"我們的創新更多體現在應用層面,"周雲傑坦言,"将已有技術優化組合,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我們的配電網自适應調控算法,技術原理并不新穎,但在實際應用中解決了中國特有的電網波動問題,這在國外産品中是找不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的讨論持續到了九點多。
"從純技術角度看,海博思創的确更有突破性,"王工分析道,"他們的技術如果成功商業化,可能重塑整個儲能市場。但風險也很高,技術到産品的轉化還有很長一段路。"
林夏補充:"我認同王工的觀點。海外背景高管團隊确實更擅長激進創新。數據顯示,他們領導的企業發明專利數量平均高出38.7%。就像華為的海思芯片團隊,80%的成員有海外教育背景,他們實現了5G基帶芯片的突破。"
"但别忘了餘承東,"徐老謀子不緊不慢地說,"他是清華碩士,沒有海外背景,卻通過漸進式創新讓華為消費者業務做到了全球第二。華為的數據也顯示,消費者業務的專利中45%是實用新型,這恰恰說明了不同創新路徑的價值。"
老李敲着計算器:"從财務角度看,智鍊未來現金流已經轉正,增長确定性更高。市場驗證是最好的背書。"
黃胖胖靜靜地聽着,突然開口:"你們都是高智商的人,但高智商不意味着思維方式相同。這正是我這次辯論賽想證明的——衆生皆高智商,但表現形式不同。"
他走到白闆前,畫了兩條曲線:"張炬代表的是探索型創新——尋求突破性技術,追求知識邊界的擴展;周雲傑代表的是開發型創新——優化現有知識,追求效率與适用性。"
"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海外教育背景的高管确實在激進創新上有統計顯著的優勢,但在創新效率和漸進式創新上,本土高管反而表現更佳。不同的創新戰略需要不同的領導力特質。"
"所以您的投資決定是?"所有人都屏息等待。
黃胖胖神秘地笑了:"為什麼要二選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周後,張炬和周雲傑都收到了黃胖胖的郵件。
"經過深入分析,"郵件寫道,"我們決定同時投資海博思創和智鍊未來,各5000萬元。但有一個特殊條件——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張炬的技術突破加上周雲傑的市場敏感度,這種組合或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郵件附了一份研究報告:《高管教育背景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裡面詳細分析了海外與本土教育背景如何塑造不同的創新路徑和成果。
黃胖胖在結尾處寫道:"衆生皆有高智商,但高智商有不同路徑。創新的最高境界,或許是将不同路徑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實現1+1>2的效果。"
三個月後,海博思創和智鍊未來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面向智能電網的高性能儲能解決方案。市場反響熱烈,兩家公司的估值較投資前均提升了70%以上。
"看來這場辯論賽的結果是雙赢,"黃胖胖對團隊說,"下一場,我們來讨論企業規模與創新效率的關系。大型國企與小型民企,哪種組織結構更有利于創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