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休息結束,國際會議廳内的嘉賓陸續回到座位。經過前兩輪激烈的辯論,觀衆們的熱情不減反增,低聲交流着對前兩輪辯論的感想和對接下來辯題的期待。
大屏幕上的數據圖表切換為一組全新的2025年全球經濟預測指标。評委席上,五位專家已整理好了對前兩輪辯論的評分表格,準備聆聽第三回合的辯論。
主持人走上舞台中央,全場燈光再次聚焦:
「歡迎各位回到『金融之巅』全球并購趨勢辯論大賽。在前兩輪辯論中,我們已經探讨了『2024年全球并購市場是否已完全走出低谷』和『科技領域是否已成為2024年全球并購市場的絕對主導力量』這兩個關鍵問題。現在,我們将目光轉向未來,進入第三回合的辯題:『2025年影響全球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是地緣政治格局重塑,而非經濟/貨币政策?』」
主持人轉向雙方辯手:「本輪由經濟學者持正方觀點,認為地緣政治格局重塑是2025年影響全球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黃胖胖持反方觀點,認為經濟/貨币政策才是首要驅動因素。請經濟學者先行陳述觀點,時間八分鐘。」
經濟學者整理好資料,從容地走向舞台中央,面向全場觀衆:
「各位評委,各位嘉賓,當我們展望2025年全球并購市場時,必須認識到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地緣政治格局重塑已成為影響全球并購活動的首要驅動因素,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傳統的經濟和貨币政策因素。」
經濟學者啟動投影系統,屏幕上顯示出一張全球地緣政治熱點分布圖:
「首先,讓我們正視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世界正經曆二戰以來最複雜的地緣政治重組:烏克蘭沖突持續,中東局勢動蕩,南海和台海緊張加劇,全球貿易壁壘上升,科技脫鈎加速,區域經濟集團強化,這些都不是暫時性的波動,而是世界秩序重構的表征。」
她切換到下一張投影片,展示了2023-2024年被取消的重大跨境并購案:
「過去兩年,我們已經看到地緣政治因素直接導緻多起重大跨境并購失敗:中資企業收購歐美科技公司的交易幾乎全部被否決;美國企業收購涉及關鍵數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同樣面臨嚴格審查;甚至友好國家之間的某些交易也因國家安全考慮而被叫停。2024年,全球有超過300億美元的跨境并購因地緣政治因素而失敗。」
經濟學者轉向并購市場的地緣政治化趨勢:
「更深層次的變化是并購市場的地緣政治化。全球企業不再單純基于商業邏輯做決策,而是越來越多地考慮『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供應鍊韌性。2024年,美國企業在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的并購增長分别達到42%、37%和31%,而在中國市場則下降24%。同樣,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并購大幅增加,但在歐美市場則明顯收縮。這種『陣營化』并購正在成為新常态。」
她展示了一張行業影響矩陣:
「從行業視角看,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呈現差異化但全面擴大的趨勢。最直接受影響的是科技領域,特别是半導體、AI、雲服務和數據中心,這些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關鍵資産;其次是能源領域,地緣政治沖突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貿易格局和投資流向;第三是關鍵礦産和稀土領域,供應鍊安全成為企業并購決策的首要考慮;第四是金融服務,地緣政治風險導緻跨境金融整合放緩。」
經濟學者指出關鍵轉變:
「過去,地緣政治主要影響特定地區或行業的并購活動。但從2024年開始,我們看到一個質變——地緣政治已成為企業全球戰略的核心考慮因素。根據麥肯錫最新調查,78%的全球企業高管将地緣政治風險列為并購決策的首要考慮,高于融資成本(65%)和市場增長前景(62%)。」
她分析了貨币政策影響的相對減弱:
「相比之下,貨币政策對并購市場的影響正在減弱。首先,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政策已趨于同步化,降低了貨币政策的差異性沖擊;其次,企業和投資機構已在高利率環境中運營多年,融資策略和預期已經調整;第三,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遠超利率波動的影響範圍,使得後者在相對意義上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經濟學者展示了2025年全球并購預測模型:
「更具說服力的是前瞻性分析。我們建立的計量模型顯示,2025年全球并購活動的70%變異可以被地緣政治因素解釋,而經濟和貨币政策因素的解釋力僅為45%。特别是針對大型跨境并購案,地緣政治因素的解釋力高達85%。」
她強調了曆史性轉變:
「這種轉變具有曆史性意義。在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時代,經濟和貨币政策是并購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地緣政治僅為次要因素。但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碎片化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正在重新定義全球并購活動的規則和界限。」
經濟學者提到市場參與者的适應策略:
「市場參與者已經開始調整策略,适應這一新現實。全球投行紛紛加強地緣政治分析團隊,并購盡職調查增加了監管和政治風險評估環節,跨境交易結構設計更加複雜以應對潛在障礙。這些都是市場對地緣政治因素主導地位的實際反應。」
經濟學者總結道:
「綜上所述,從交易數據、企業決策、行業影響和前瞻預測四個維度看,地緣政治格局重塑已經成為2025年影響全球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其影響力超過了經濟和貨币政策。我們需要用新的地緣政治視角理解未來的并購趨勢。謝謝各位。」
經濟學者回到座位,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主持人走到舞台中央:「感謝經濟學者的精彩陳述。接下來請黃胖胖先生陳述反方觀點,同樣時間八分鐘。」
黃胖胖調整金邊眼鏡,神态自若地走向舞台中央:
「各位評委,各位嘉賓,晚上好。剛才經濟學者提出了地緣政治是2025年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的觀點,我對這一分析表示敬意,但不得不提出不同看法:2025年影響全球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依然是經濟與貨币政策,而非地緣政治格局重塑。」
黃胖胖啟動投影儀,展示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币政策走向:
「讓我從最直接的影響因素開始——貨币政策。2024年下半年,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截至2025年3月已累計降息150個基點,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也相繼進入降息通道。這意味着全球流動性環境正在顯著改善,融資成本降低,這對并購活動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
黃胖胖展示了曆史上利率與并購活動的相關性分析:
「曆史數據清晰顯示,利率下行周期與并購活動增長高度相關。以美國為例,過去50年的六次主要降息周期,平均帶來并購交易量35%的增長和交易金額42%的提升。特别是對于杠杆收購而言,利率每下降100個基點,可投資規模平均增加25%。2025年,随着降息周期深入,這種『貨币政策紅利』将成為并購市場最強勁的推動力。」
黃胖胖轉向經濟基本面:
「除了貨币政策外,經濟增長前景同樣是并購活動的關鍵驅動因素。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将達到3.2%,高于2024年的2.9%。特别是美國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2025年GDP增長預期為2.6%,歐元區達到1.8%,印度保持6.5%的高增長。經濟擴張創造并購機會,增長預期提升估值信心,這些都是推動并購活動的基本動力。」
黃胖胖探讨企業現金儲備因素:
「另一個被低估的驅動因素是企業現金儲備的曆史性高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非金融企業現金儲備達到8.2萬億美元,創曆史新高。特别是科技巨頭,僅七大科技公司(蘋果、微軟、Alphabet、Amazon、Meta、NVIDIA、特斯拉)的現金及等價物就超過5,000億美元。這些『幹火藥』正在尋找投資出口,并購是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黃胖胖分析私募股權資金的影響:
「同樣重要的是私募股權資金的創紀錄水位。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未投資資金(dry powder)已突破1.8萬億美元,創曆史新高。在利率下行環境中,這些資金面臨巨大的投資壓力。2024年第四季度,我們已經看到私募股權交易量環比增長33%的明顯回暖,預計這一趨勢将在2025年加速,成為并購市場的重要推動力。」
黃胖胖反駁地緣政治因素的絕對影響:
「我并非否認地緣政治的影響,但需要澄清其相對重要性。地緣政治主要影響跨境并購,而跨境并購僅占全球并購總量的約30%。即使在這30%中,也隻有涉及敏感行業和特定國家的交易受到實質影響。大量國内并購和在『友好國家』之間的交易基本不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
黃胖胖引用最新研究:
「霍尼韋爾(Honeywell)研究中心2025年1月發布的全球并購調查顯示,81%的企業高管将融資環境和經濟增長前景列為并購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而将地緣政治風險列為首位的僅有42%。普華永道的調查也顯示,财務協同效應、成本優化和市場擴張仍然是企業并購的三大驅動因素。」
黃胖胖展示行業驅動因素分析:
「從行業角度看,大多數領域的并購活動主要受經濟和貨币因素驅動。以健康醫療為例,人口老齡化和醫療創新是長期驅動力;消費品行業受消費升級和品牌整合推動;金融業受監管變化和數字化轉型影響;能源行業則對碳中和政策和能源價格更為敏感。這些行業特定因素與宏觀經濟環境共同構成了并購的主要驅動力。」
黃胖胖轉向2025年的關鍵趨勢:
「展望2025年,我看到三大經濟與貨币政策因素将推動全球并購活動:第一,利率下行周期深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交易可行性;第二,企業及私募股權的充裕資金尋求出口,加速交易;第三,後疫情時代的産業重組和數字化轉型需求釋放,創造大量并購機會。這些因素的複合效應将遠超地緣政治的影響。」
黃胖胖總結道:
「綜上所述,雖然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确實增加了全球并購的複雜性,但從量化影響、市場覆蓋面和行業分布三個維度看,經濟與貨币政策依然是2025年影響全球并購市場的首要驅動因素。企業和投資者應當在關注地緣政治風險的同時,更加重視基本面因素的決定性作用。謝謝各位。」
黃胖胖回到座位,掌聲再次響起。
主持人走到舞台中央:「感謝黃胖胖先生的精彩陳述。雙方已經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現在進入第一輪辯論環節,每人四分鐘,首先請經濟學者發言。」
經濟學者快步走到舞台中央:
「感謝黃先生的精彩分析,但我必須指出幾個關鍵誤區。」
經濟學者首先反駁道:「黃先生強調貨币政策與并購活動的曆史相關性,但這種相關性在新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已經減弱。2024年美聯儲已降息150個基點,但跨境并購活動增長卻低于曆史平均水平,正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的制約。特别是在科技和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即使資金充裕、利率下降,許多跨境交易仍然因國家安全審查而無法進行。」
她繼續說道:「關于跨境并購僅占30%的論點有失偏頗。首先,這30%通常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交易;其次,地緣政治的影響早已超出傳統的跨境并購範疇,滲透到國内并購決策中。例如,美國公司收購國内AI初創企業時,若目标有中國投資者或客戶,同樣面臨CFIUS審查;歐盟公司間的能源資産交易若涉及俄羅斯資源,也受地緣政治影響。地緣政治已從『邊界因素』演變為『結構性因素』。」
經濟學者強調科技脫鈎的深遠影響:
「全球科技産業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脫鈎與重組。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和AI技術的出口管制、歐盟的數字主權議程、中國的自主可控戰略,這些都不是短期政策波動,而是長期戰略轉向。它們直接重塑了全球科技供應鍊和投資格局,影響遠超貨币政策的短期波動。」
她引用最新的實證研究:
「紐約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2024年底的聯合研究顯示,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每上升10個百分點,跨境并購完成率平均下降7.4個百分點,而基準利率變動1個百分點僅導緻完成率變化2.1個百分點。這清晰表明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權重已經超過貨币政策。」
經濟學者總結道:「在這個『大國競争』的新時代,地緣政治已從并購活動的背景因素轉變為前台主角。我們不能用20世紀的經濟模型解讀21世紀的地緣政治現實。謝謝。」
經濟學者回到座位,全場再次響起掌聲。
主持人:「接下來請黃胖胖先生進行第一輪辯論發言,時間四分鐘。」
黃胖胖走向舞台中央,神情自信:
「經濟學者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但我不得不指出幾個基本事實。」
黃胖胖直切要點:「首先,關于2024年降息效果不及曆史水平的論點。這忽略了政策傳導的時滞性。美聯儲的降息主要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而曆史數據表明,貨币政策對并購市場的刺激通常在6-12個月後才充分顯現。2024年第四季度并購活動環比增長22%,正是這一傳導開始發揮作用的信号。」
黃胖胖展示最新數據:「根據Dealogic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購交易額達到9,250億美元,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34%。這一強勁增長與經濟複蘇和流動性改善高度相關,而非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後者在這一季度并無顯著變化)。」
他反駁地緣政治影響範圍擴大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