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暖陽和煦。距離那場轟動全縣的辯論賽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卻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黃胖胖站在父親養蜂場邊緣新開辟的"野生傳粉者保護區"前,滿意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一片占地約五畝的土地上,各種本土野花競相綻放,形成了一幅絢麗的色彩拼圖。紅色的百日草、紫色的薰衣草、黃色的金盞花、白色的野菊...花海中,各種傳粉昆蟲忙碌地穿梭,其中不乏一些過去幾年難得一見的野生蜂種。
"生态恢複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身旁的林教授感歎道,"僅僅三個月,我們就記錄到了21種野生傳粉者,包括3種此前被認為在本地已經消失的獨居蜂。"
黃胖胖點點頭:"這證明了生态系統的彈性。隻要給它一些空間和時間,自然有驚人的自我修複能力。"
"更重要的是人的态度轉變。"林教授指向遠處正在悉心照料野花的幾位工人,"你看,那些曾經隻關心蜂蜜産量的養蜂人,現在對野生傳粉者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尊重。"
這片"野生傳粉者保護區"是"共生養蜂法"試點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論賽後,在新任養蜂協會會長李教授的推動下,縣裡選擇了五家養蜂場作為首批試點,黃胖胖父親的養蜂場位列其中。
方案包括:減少蜂箱密度、預留20%土地作為野生傳粉者栖息地、建立蜜源植物輪作系統、以及開展定期監測和研究。雖然實施僅三個月,但初步效果已經顯現——試點養蜂場周邊的野生傳粉者多樣性指數平均提高了31.4%,而蜂蜜的品質也有明顯提升,特别是在風味複雜度和營養成分方面。
"最新的市場反饋也很積極。"黃胖胖補充道,"父親養蜂場的'生态友好型'蜂蜜售價比普通蜂蜜高出約23%,而且供不應求。這證明消費者願意為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付出更多。"
林教授滿意地笑了:"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生态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赢。當人們認識到保護環境不是負擔而是機遇時,真正的變革就開始了。"
兩人沿着花田邊緣鋪設的小徑緩步前行,不時停下來觀察和記錄傳粉昆蟲的活動情況。這些數據将成為"共生養蜂法"長期評估的重要依據。
"對了,下周的省級推廣會議準備得怎麼樣了?"林教授問道。
"基本就緒。"黃胖胖回答,"我們整理了三個月的監測數據和實施經驗,形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李文靜和王翔負責制作演示材料,我主要負責口頭報告部分。"
辯論賽後,随着真相的逐漸浮出水面,一系列變化迅速發生。不僅"超高産蜜蜂培育計劃"被徹底擱置,宏遠集團的土地收購計劃也因涉嫌違規而被叫停。省紀委對相關人員的調查仍在進行中,但已有幾位官員被停職接受審查。王會長也因在假研究報告事件中的角色而被協會除名。
更重要的是,在李教授的帶領下,養蜂協會開始積極擁抱生态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共生養蜂法"從一個學術概念迅速發展為實際行動,甚至引起了省農科院和國家農業部的關注。
下周的推廣會議将有來自全省各地的養蜂協會代表和農業專家參加,這是将"共生養蜂法"推向更廣闊舞台的重要機會。
"你緊張嗎?"林教授問道。
黃胖胖誠實地回答:"有一點。畢竟這是面向全省專家的正式場合,與校園辯論賽完全不同。"
"緊張是好事,說明你重視這個機會。"林教授鼓勵道,"記住,專業人士最看重的是數據和事實。隻要你的論述基于紮實的科學依據,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他們來到花田中央的一處小高台,這裡安裝了幾個自動監測設備,可以長期記錄傳粉昆蟲的活動情況。這些設備是省農科院提供的最新科技,為試點項目的科學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正當兩人檢查設備時,一群參觀者在父親的帶領下走了過來。這是今天的第三批參觀團——來自鄰縣的養蜂協會成員,專程來學習"共生養蜂法"的實施經驗。
自從試點項目啟動以來,黃胖胖父親的養蜂場已經接待了超過二十批參觀學習團,成為當地生态養蜂的示範基地。父親也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積極推廣,成為"共生養蜂法"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這位就是我兒子,黃胖胖。"父親驕傲地介紹道,"'共生養蜂法'的核心理念就是由他首先在縣裡提出并推廣的。"
參觀團成員紛紛向黃胖胖投來敬佩的目光。一位年長的養蜂人走上前,握住他的手:"年輕人,你做了一件大事。我養蜂50年,親眼見證了野生蜂的減少和生态環境的變化。你的理念讓我們這些老養蜂人看到了一條新路。"
黃胖胖謙虛地回應:"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有林教授的科學指導,沒有父親和各位前輩的實踐支持,理念永遠隻是理念。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讓它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