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言語之間:黃胖胖的辯論奇遇 > 第125章 第 125 章

第125章 第 12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上海,一個典型的初夏午後,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會議中心的大廳。"教育評價改革與未來人才培養"國際論壇正在這裡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教育專家、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齊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和經驗。

黃胖胖站在一個小會議室内,靜靜地調整呼吸。二十分鐘後,他将在分論壇"技術賦能教育評價:機遇與挑戰"上作主題發言。盡管已經有了多次公開演講的經驗,但在這樣的國際場合發言,他仍然感到一絲緊張。

"黃博士,準備得如何?"一個友善的聲音傳來。黃胖胖轉身,看到論壇組織者之一、上海師範大學的陳教授朝他走來。

"基本準備好了,陳教授。"黃胖胖微笑回應。雖然他仍在攻讀碩士學位,但因為已經參與多個國家級研究項目,很多場合中人們習慣稱他為"博士"。

"我很期待你的演講,"陳教授真誠地說,"你對技術與教育的平衡視角很有價值,特别是在當前AI熱潮中,我們需要這種理性和深思熟慮的聲音。"

黃胖胖謙虛地點點頭:"我隻是基于實際項目經驗分享一些思考。其實,我們正在進行的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還有很多挑戰需要解決。"

"正是這種實踐導向的思考最有價值,"陳教授鼓勵道,"對了,論壇結束後有個特别環節,我們邀請了幾位年輕學者與上海市重點中學的辯論隊進行一場關于'技術與教育'的示範辯論,希望你能參加。這是面向中學生的教育活動,目的是啟發他們對教育科技的思考。"

黃胖胖的眼睛一亮:"辯論?這太有意思了,我很樂意參加。"回想起自己的辯論經曆,他深知辯論對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多元視角的價值。

"太好了,"陳教授笑道,"知道你有豐富的辯論經驗,所以特别想邀請你。今天的中學生将是未來教育的參與者和塑造者,讓他們從現在就開始思考技術與教育的關系很重要。"

分論壇即将開始,黃胖胖前往會場。這個能容納約一百人的小型會議廳已經座無虛席,除了與會專家,還有不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黃胖胖是第三位發言者。在他之前,芬蘭的一位教育技術專家介紹了他們如何将AI評價工具融入國家教育體系,而保持芬蘭教育的公平性;一位矽谷教育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則展示了他們開發的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平台,強調數據驅動的個性化學習路徑。

當輪到黃胖胖發言時,他走上講台,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各位下午好,"黃胖胖開始了他的演講,"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平衡的藝術:技術賦能中國教育評價改革的實踐思考'。"

他首先簡要介紹了中國的教育評價改革背景和"核心+拓展"的評價框架,然後深入分析了技術如何支持這一改革,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挑戰。

"從我們在三個試點地區的經驗來看,技術在教育評價改革中的作用是雙面的,"黃胖胖闡述道,"一方面,它提供了收集、整合和分析多維度評價數據的有力工具,使得全面評價學生發展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數字鴻溝、數據安全、算法公平性等問題。"

他分享了幾個典型案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教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關于農村學校技術應用的分析——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通過适應性設計和分層實施,确保評價改革的普惠性。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以教育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黃胖胖強調,"技術必須服務于明确的教育目标,而不是為技術而技術。每一個技術決策,都應該從問自己開始:這是否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考慮到了不同背景學生的需求?是否能夠在實際條件下有效實施?"

演講的最後,黃胖胖提出了"共創、共享、共赢"的技術應用原則:"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和技術開發者的共同參與。技術應該成為連接不同參與者、促進協同創新的平台,而不是由某一方單向主導的工具。"

演講結束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問答環節中,黃胖胖回應了多個關于技術實施細節的問題,展示了他對教育技術實踐的深入理解。

一位來自農村學校的校長問道:"黃博士,你提到的适應性設計對我們這樣的學校很有啟發。但實際操作中,如何确保農村學校不會因為資源限制而在評價改革中處于劣勢地位?"

黃胖胖認真回應:"這是個核心問題。我們的策略是'分層設計,漸進實施'。具體來說,系統設計必須考慮不同學校的起點條件,提供多種實施路徑。例如,對于硬件條件有限的學校,我們開發了輕量級應用和離線功能;對于教師數字素養參差不齊的情況,我們提供了分層培訓計劃和持續支持機制。最重要的是,評價制度本身必須認識到學校條件的差異,在考核學生和學校時考慮到這種背景因素。"

這個回應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特别是來自基層學校的代表。黃胖胖注意到,他的發言不僅引發了技術方案讨論,更激起了關于教育公平的深層思考。

分論壇結束後,許多參與者圍上來與黃胖胖交流。一位教育部的官員悄悄告訴他:"你的分析非常接地氣,是技術與教育政策結合的典範。我們正在考慮将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希望你能繼續參與這個過程。"

黃胖胖感到既榮幸又責任重大。他清楚地意識到,技術應用絕非簡單的工具部署,而是涉及教育理念、體制機制和社會公平等深層次問題的複雜過程。

下午的茶歇時間,黃胖胖在會場遇到了一個意外驚喜——他的本科辯論隊隊長林書豪,現在已經是一所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師。

"書豪學長!"黃胖胖驚喜地打招呼,"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你!"

林書豪笑着拍了拍黃胖胖的肩膀:"我就知道你會走教育這條路。聽了你的發言,真是與有榮焉啊!還記得你第一次參加辯論隊訓練時那個腼腆的樣子嗎?"

兩人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回憶起大學時期的辯論經曆。

"說實話,"黃胖胖感慨道,"如果沒有那段辯論經曆,我可能不會走上現在的道路。正是辯論培養了我看問題的多角度思維,也讓我意識到,真正複雜的問題很少有簡單的非此即彼的答案。"

林書豪若有所思:"這正是辯論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一種競技,更是一種思維訓練和視野拓展。對了,聽說你下午要參加一場與中學生的示範辯論?"

"是的,"黃胖胖點頭,"關于'技術與教育'的辯題。說實話,我挺期待的,有種回到原點的感覺。"

"那我一定要去觀摩,"林書豪笑道,"看看我的得意門生如何引導下一代年輕人思考這些重要問題。"

下午的會議結束後,黃胖胖來到了上海市實驗中學的報告廳。這裡将舉行"青年學者與中學生辯論隊示範賽",主題是"教育科技應以提升效率為首要目标"。黃胖胖和另外兩位青年研究者組成學者隊,擔任反方;而實驗中學的三位高中生辯手則擔任正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