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軒興奮地分享:"令人驚喜!我們與當地法學院合作開發的'非洲習慣法-現代法交互系統'獲得了廣泛認可。這套系統成功整合了傳統部落調解機制與現代法律框架,大大提高了基層司法可及性。"
他特别強調:"最重要的是,這不是簡單的技術移植,而是真正的知識共創。肯尼亞的法律學者和部落長老為系統貢獻了豐富的本土法律智慧,這些獨特視角是我們在西方法系中從未接觸過的。"
黃胖胖聽出了其中深意:"這正是我們一直主張的'多元法律智能'理念——不同法律傳統不是簡單的先進與落後關系,而是互補的知識體系。"
李明軒點頭:"确實如此。這一年的實踐經驗讓我更加确信,法律AI的未來不是統一标準的推廣,而是多元智慧的融合。這種融合既尊重各自傳統,又通過技術實現新的連接可能。"
兩人長談至深夜,分享各自在全球舞台上的所見所感。從當年清華校園的辯論對手,到如今在全球法律AI治理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思想和實踐正共同塑造着這一新興領域的未來。
幾個月後,北京大學法學院國際報告廳内座無虛席。黃胖胖和李明軒受邀為法學院和計算機學院的聯合課程"全球法律AI治理"做客座講座。這門跨學科課程旨在培養下一代懂技術又通法律、既有全球視野又根植本土文化的複合型人才。
面對滿座熱切期待的年輕面孔,黃胖胖感慨萬千:"兩年前,我們還是站在辯論台上針鋒相對的對手,讨論'主權分層治理'與'技術自治協同'孰優孰劣。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這兩種模式如何在實踐中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經驗。"
李明軒補充道:"正是那場辯論,開啟了我們對法律AI全球治理的深入思考。從理論到實踐,從校園到國際舞台,我們經曆了思想的碰撞、融合與升華。今天,我們希望将這段旅程中的收獲與各位分享。"
講座中,兩人詳細闡述了全球法律AI治理的現狀、挑戰和前景,分享了從危機應對到戰略創新的第一手經驗,也毫不回避地讨論了技術局限、倫理風險和地緣政治複雜性。
"當前全球法律AI治理面臨三重挑戰,"黃胖胖系統分析,"技術層面的安全與互操作性挑戰,法律層面的責任分配與司法主權挑戰,以及政治層面的規則博弈與叙事競争挑戰。這三重挑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問題。"
李明軒則從實踐角度分享:"我們在全球不同地區的經驗表明,成功的法律AI治理必須兼顧三個維度——技術有效性、法律正當性和文化适應性。任何忽視這三個維度之一的方案,都難以在實踐中獲得廣泛認可和持續發展。"
講座最後,一位研究生提出了關鍵問題:"面對日益分化的全球格局,中國在法律AI治理中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戰略定位?是追随西方标準,還是構建自成體系的替代模式?"
黃胖胖和李明軒相視一笑,這正是他們兩年前辯論的核心議題。
"或許答案不在這兩個選項之内,"黃胖胖回應,"中國的獨特價值在于提供一種'第三條道路'——既不是簡單追随,也不是對抗替代,而是構建一種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連接模式。"
李明軒補充:"具體而言,這意味着三個方向——技術上發展'聯邦法律智能'等分布式架構,打造尊重多元主權的基礎設施;規則上推動'最小共識+靈活多元'的治理框架,兼顧統一标準和本地适應;倫理上倡導'和而不同'的數字文明觀,尋求多樣性與互聯性的平衡。"
黃胖胖總結道:"在法律AI這一全新領域,中國有機會超越傳統追趕者角色,成為規則創新者和橋梁建設者。這不僅關乎技術發展和市場拓展,更是對人類數字文明多樣化未來的重要貢獻。"
講座結束後,兩人被熱情的學生團團圍住,問題不斷。許多年輕人表示受到啟發,希望未來能夠投身這一充滿挑戰和創新可能的前沿領域。
走出報告廳,夕陽西下,校園的銀杏葉泛着金黃。黃胖胖和李明軒沿着校園小路慢步前行,回想這不平凡的兩年曆程。
"從校園辯手到國際舞台,從觀點交鋒到共同創造,我們的旅程遠比想象的曲折和精彩,"李明軒感慨道。
黃胖胖點頭:"而這可能僅僅是開始。全球法律AI治理的格局還在形成中,未來充滿變數和可能。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态和持續的學習能力。"
"說到學習,"李明軒微笑,"那些年輕學生的眼神讓我想起了當年的我們——充滿好奇、熱情和對未知的渴望探索。将我們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或許是最有價值的貢獻。"
黃胖胖若有所思:"是啊,從思想對決到知識傳承,這或許就是思想演化的自然規律。就像我們經曆的辯論不僅是為了勝負,而是為了逼近真相;我們參與的全球治理不僅是為了國家利益,更是為了構建更美好的數字未來。"
兩人在校門前駐足,望着遠處霞光滿天的景象。
"無論未來如何變化,有一點是确定的,"李明軒鄭重道,"法律AI的發展必将深刻重塑全球法律秩序和數字文明格局。而我們有幸參與并影響這一曆史進程。"
黃胖胖點頭贊同:"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或許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塑造未來。通過思想的力量,通過技術與法律、創新與倫理、全球化與多元化的平衡藝術,我們正在共同書寫數字文明的新篇章。"
夕陽西下,兩位年輕的思想者和實踐者并肩而立,目光堅定。他們的旅程,如同剛剛開始的全球法律AI治理探索一樣,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
在這個思想與技術、法律與倫理、全球與本土多重張力交織的新時代,他們的故事,或許隻是一個更宏大叙事的開端——關于人類如何在數字化轉型中尋找平衡,如何在技術變革中保持文明多樣性,如何在全球連接中實現和而不同的理想。
未完,待續。因為這個故事,屬于未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