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胖胖在思考周教授最後那句話的深意。他突然想起了那封神秘郵件中的預言。周教授會不會就是郵件中提到的"改變生命軌迹的重要人物"?
他搖搖頭,試圖擺脫這種想法。無論周教授是誰,他們的任務是發展出一個既承認類型學價值又不陷入決定論的辯論框架。
"我認為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的核心論點,"黃胖胖提議,"不是簡單地站在'自由意志'一邊反對'命運決定論',而是探索一種更加辯證的觀點:類型可能是真實的,但它們是動态的、開放的系統,而非靜态的标簽;命運框架可能存在,但它們是可能性的場域,而非固定的軌道。"
四人開始重新梳理論點,将周教授的挑戰融入自己的思考。他們決定分頭行動:林子晴深入研究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趙明探索複雜系統中的确定性與不确定性問題;王雨研究類型學工具在不同文化和社會語境中的使用方式;黃胖胖則負責整合各種理論視角,構建一個連貫的哲學框架。
會議結束後,黃胖胖獨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思緒萬千。周教授的出現既是挑戰也是啟發,迫使他更深入地思考命運與選擇的關系。
經過圖書館時,他決定進去查閱一些關于傳統命理學的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八字背後的哲學思想。在古籍區,他意外發現了一本罕見的《命理闡微》,作者署名"周明遠",正是周教授的全名。
翻開這本書,黃胖胖驚訝地發現這并非普通的命理學著作,而是一部将東方命理學與西方心理學、量子物理學和系統哲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研究。書中的核心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命理不是簡單的因果決定論,而是一種複雜的概率場,人的選擇和行動可以改變概率分布,創造新的可能性。
這與他們團隊正在發展的觀點有着驚人的相似性。黃胖胖越讀越入迷,直到圖書館廣播提醒即将閉館才回過神來。
離開圖書館時,天色已晚,校園裡華燈初上。黃胖胖的手機突然振動,收到一條陌生号碼發來的短信:"命運如同量子場,既有規律可循,又充滿可能性。關鍵在于觀測者的意識和選擇如何與場域互動。——周明遠"
黃胖胖站在原地,心跳加速。周教授怎麼會有他的電話号碼?為什麼要發這樣一條信息?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條短信似乎直接回應了他剛才的閱讀和思考。
他深吸一口氣,決定回複:"教授,您似乎對我們的思考和行動了如指掌。是巧合,還是某種預設的命運模式?"
幾分鐘後,回複來了:"二者都不是,也都是。這取決于你如何理解'巧合'和'命運'。明天中午,校園湖邊的石凳上,如果你想進一步讨論。"
黃胖胖猶豫片刻,還是回複了一個"好"字。無論周教授是誰,無論他代表什麼,這都是一個深入理解辯題核心的機會。
回到宿舍,黃胖胖發現《命理闡微》不知何時已經出現在他的書桌上,盡管他确信自己并沒有從圖書館借出這本書。書頁中夾着一張紙條:"閱讀第七章'自由意志與命運場域的量子糾纏',也許能給你們的辯論提供一些啟發。"
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讓黃胖胖感到既困惑又好奇。作為一個理性的哲學研究者,他一方面想要找到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他也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超越常規的理性框架,以更開放的态度面對這些"巧合"。
他決定先閱讀那個神秘的第七章,再決定如何應對明天的會面。翻開指定的章節,黃胖胖發現這是一個将量子物理學概念應用于命運理解的大膽嘗試。作者提出,命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量子概率場,每個決策點都會導緻概率分布的改變,創造出多重可能的世界線。
這種視角既承認了某種程度的預設模式(類似于量子場的基本規律),又強調了觀測和選擇的創造性力量(類似于量子測量對結果的影響)。更令人驚訝的是,作者甚至提出了一種實驗方法,用于測試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通過有意識的選擇改變"命運場"的概率分布。
讀完這一章,黃胖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思想興奮。無論周教授的意圖是什麼,這種将現代物理學與古老命理學結合的嘗試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思想實驗。它提供了一種超越傳統二元對立的新視角,可能正是他們辯論所需要的突破點。
他迅速給團隊其他成員發了消息,分享了這些新發現和對核心論點的修改想法。三人都表示強烈興趣,并約定在黃胖胖會見周教授後再進行下一次團隊會議。
夜深了,黃胖胖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種種奇遇。從理性角度看,這一切可能隻是周教授為了測試和激發他們的思考而設計的一系列巧妙安排。但如果從周教授提出的"量子命運場"理論來看,這些事件也可以被理解為命運場域中的量子糾纏現象——某種超越常規因果關系的關聯模式。
無論如何,明天的會面将會是一個關鍵節點。黃胖胖閉上眼睛,意識到自己正在親身體驗辯題本身——在預設模式與自由選擇之間尋找平衡點,在接受某種"命運安排"的同時保持主動性和批判思維。
這場關于命運的辯論,似乎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學術練習,成為了一次真實的存在主義探索。帶着這樣的思考,黃胖胖慢慢進入夢鄉,期待着明天與周教授的會面能帶來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