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胖胖給導師發了一條消息,簡要說明了情況,詢問是否可以調整讨論時間。導師很快回複,表示理解,但指出截稿日期無法延期,如果改期讨論,可能會影響論文的最終質量。
他又聯系了社團主席,詢問是否有其他人可以接待倫理學教授。主席表示,其他骨幹成員要麼有課,要麼已有安排,實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選。
面對這種兩難境地,黃胖胖想起了康德的道德哲學:"行為的道德價值不在于行為的結果,而在于行為的動機。"他必須做出一個符合自己道德原則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多麼困難。
夜深人靜,黃胖胖躺在床上,思緒萬千。他想起辯論賽上自己慷慨激昂地論證堅守底線的重要性,想起學術研讨會上關于内在價值的演講,也想起與藍欣在車内關于原則與靈活的讨論。
現在,理論正在變成現實的考驗。他必須證明,自己不僅能在辯論台上談論原則,也能在現實中踐行它。同時,他也明白,任何選擇都會有代價,有人會失望,有事情會受影響。
清晨,黃胖胖做出了決定。他首先給導師發了信息,表示會按原計劃赴約,完成論文的最終讨論。然後,他給社團主席回電,表示因導師約談無法接待倫理學教授,但他已聯系了社團的另一名成員,讓對方先接待,他會在四點半左右趕到,參加後半段的學術交流。
最後,他給藍欣發了一條長信息:
"經過深思熟慮,我必須謝絕擔任簽約儀式的學生代表。原因有二:首先,我無法違背良心宣讀不符合事實的内容;其次,我有重要的學術安排無法調整。我深知這會給你和學校帶來不便,為此我感到抱歉。但我相信,堅守誠信和責任,才是一名學生對學校最好的回饋。希望你能理解我的難處。"
發完信息,黃胖胖感到一種奇怪的平靜。他知道自己的決定可能會招緻批評,甚至影響未來的發展機會。但此刻,他感到自己從未如此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價值觀和底線。
上午,黃胖胖專注于完成論文的最後修改,準備下午與導師的讨論。中午時分,他收到了藍欣的回複:
"我理解并尊重你的決定。雖然這給準備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但你的誠實和堅持原則的态度令人敬佩。我們找到了另一位同學擔任代表,已對發言稿做了适當調整。希望你的論文順利完成。"
讀完信息,黃胖胖松了一口氣。藍欣的理解和尊重讓他感到欣慰。更讓他驚訝的是,得知發言稿被調整了。這意味着他的堅持不僅維護了個人原則,可能還促成了一個小小的積極變化。
下午與導師的讨論非常成功。導師對論文的最終版本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有很好的學術價值,并建議投稿到專業期刊。四點半後,黃胖胖趕到社團活動室,參與了與倫理學教授的後半場交流。教授對他提出的道德兩難問題很感興趣,兩人進行了深入讨論,并約定保持學術聯系。
當天晚上,黃胖胖收到了來自藍欣的另一條消息,附帶一張照片。照片顯示簽約儀式圓滿結束,學生代表的發言中,那段關于"不計回報"和"純粹教育情懷"的内容已經被改為更加客觀的描述。
"謝謝你的堅持,"藍欣寫道,"你的誠信提醒了我們不應該為了短期利益而妥協原則。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學生會的職責——我們不僅代表學校對外,也應該代表學生的真實聲音。"
黃胖胖感到一種溫暖的滿足感。這次經曆讓他明白,堅守原則并非總是會帶來負面後果。有時,一個人的堅持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激勵他人做出更好的選擇。
躺在床上,黃胖胖回想起這一天的經曆。他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話:"成為你自己。"今天,面對各種壓力和誘惑,他選擇了忠于自我,堅守内心的價值标準。這不僅沒有帶來想象中的沖突和損失,反而赢得了尊重,甚至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次經曆,是對他長期以來所堅持的價值觀的一次實踐檢驗,也是對他個人成長的一次重要推動。從辯論台到現實生活,從理論探讨到實際抉擇,黃胖胖正在一步步成為他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一個不僅能言善辯,更能身體力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