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沉默,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傾聽。今天的獨處,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 ——梭羅
周六清晨六點,黃胖胖的鬧鐘準時響起。他起床第一件事通常是拿起手機刷新聞,但今天不同——他和其他七位辯友約定了"數字斷舍離"挑戰:整整24小時不使用手機和互聯網。手機已經關機,被裝進抽屜裡。取而代之的是床頭櫃上一個老式鬧鐘和一本紙質筆記本。
"這可能是我十年來第一次早上不看手機,"黃胖胖自言自語道,"感覺怪怪的,但也有點新鮮。"
黃胖胖按照事先約定,來到校園湖邊的亭子裡。其他七位朋友已經陸續到達,他們都穿着輕松的休閑裝,臉上帶着既期待又忐忑的表情。
"大家都還好嗎?有沒有人已經開始手機戒斷反應了?"黃胖胖笑着問道。
"老實說,從起床到現在我已經無意識地伸手去摸手機至少五次了,"□□苦笑道,"每次想查天氣、看時間,甚至想知道今天湖邊的路怎麼走,第一反應都是掏手機。"
藍明月點頭表示贊同:"是啊,我今天才意識到自己有多依賴手機的導航功能。來這裡的路上我迷路了,不得不向路人問路,這是幾年來的第一次。"
"但那感覺其實挺好的,不是嗎?"李書雅微笑着說,"我昨晚睡前讀了一本實體書,而不是刷短視頻到深夜。結果睡得特别香,早上醒來感覺神清氣爽。"
張文博若有所思:"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們匆忙地生活着,浪費了太多的生命。'現代人因為數字設備而更加匆忙了,卻感覺時間更不夠用了。"
"好了,既然大家都到齊了,我們開始今天的活動吧!"黃胖胖拿出一張手寫的日程表,"上午我們先去農貿市場買食材,然後一起做午飯;下午去植物園散步聊天;晚上在天文台觀星。怎麼樣?"
"聽起來棒極了!"趙琳琳興奮地說,"說真的,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規劃一天了,通常都是刷着手機,走到哪算哪。"
八個年輕人來到附近的農貿市場,熱鬧的場景讓他們眼前一亮。沒有手機分散注意力,他們更加專注地觀察周圍的一切——新鮮的蔬果、熱情的攤販、讨價還價的顧客。他們分工合作,挑選食材,相互詢問意見,不時爆發出歡樂的笑聲。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陳志遠一邊挑選西紅柿一邊說,"沒有手機後,我們之間的交流更加連貫了,不會突然被消息提示音打斷。"
"而且是全神貫注的那種,"周思敏補充道,"平時聊天時總忍不住看手機,表面上在聽,實際上注意力已經飄走了。現在感覺大家都更'在場'了。"
"這讓我想起了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理論,"李書雅解釋道,"當我們完全沉浸在當下的活動中,不被外界幹擾時,會體驗到一種充實而愉悅的狀态。數字設備的碎片化注意力正好打破了這種'心流'體驗。"
買完食材後,大家來到黃胖胖租住的小院子裡。院子裡有一個簡易廚房和一張大木桌。八個人分工協作,洗菜、切菜、炒菜,忙得不亦樂乎。沒有參考視頻和食譜APP,他們隻能依靠各自的經驗和智慧,偶爾出現小失誤,但更多的是驚喜。
"太神奇了,"□□咬了一口黃胖胖炒的青椒土豆絲,贊歎道,"沒想到你手藝這麼好!平時怎麼沒發現?"
黃胖胖笑道:"可能因為平時聚餐都是直接點外賣?或者去飯店?很少有機會自己動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