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立馬算是回過味來了,意識到這小孩又在回避話題。
“等等。”他叫住他:“吃這麼點,哪裡夠?”
卞皎收拾餐盤的動作就停下,眼看着劉成起身走向餐台,接着端着一小碟清炒西藍花回來,放到他的盤子裡。
卞皎出言拒絕:“哥,我明天有戲。”
劉成說:“晚上的戲,這點水腫早起運動半個點就消了,别把身體餓垮了。”
他這樣說,卞皎就不好再推辭,隻能重新握起筷子。
劉成看着他垂眸一朵一朵夾起西藍花,忽然說:“诶,差點忘了。”
他交叉起雙臂,靠近在桌上,佯裝不确定。
“剛剛我有沒有問你來着,你為什麼想要爬高山?”
卞皎的動作立時就滞了一秒,極其明顯。
劉成這個人向來不愛八卦閑聊,幾乎每一次和卞皎聊天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但出發點都是好意。
卞皎也不怎麼愛與人聊天,尤其對打探别人的私隐不感興趣,所以平日裡每當紅姨閑扯到什麼家長裡短的話題時,卞皎就會不動聲色地将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實在轉移不了話題了,就會将火力巧妙地抛到劉成身上,劉成心知肚明,也樂得為他承擔。
但當轉移對象從紅姨變成劉成時,這個招數顯然就沒那麼管用了。
餐廳内已陸續有人離開,相較方才的嘈雜安靜許多。他們坐在靠窗的位置,夕陽時分的光線就側灑在桌面之上,稱得對面那雙執筷的手修長白皙。劉成抱着雙臂,等待對方的回答,顯得極其有耐心。
大概半分鐘過去,卞皎忽然放下筷子。
“也沒什麼。”
擡起雙眸,他講:“隻是想要看看日出。”
很簡單的一個答案,簡單到令劉成有些質疑。
“日出?”
卞皎點頭。
“日出雲海。”沒有再等劉成發問,他已望了下窗外,緩緩說:“我一直覺得,或許日出代表着一種接受。”
“……接受?”
“接受。”
世界上許多人沒有信仰,但每個人都有追尋救贖的時刻,卞皎是最普通的其中之一。
大一時候,他旁聽過一場講座,那客座教授的研究方向他已不能完全記清,大緻上是宗教學相關内容。講到有關“因果”這個詞語時,教授說:“在釋家觀念中,每一次日落都是地球轉動的果,也是次日日出的因,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果如晝夜。”
教授問,知道這一點後,大家會不會覺得人生的難題不再那麼難以跨越。
卞皎當時并不解其意。
直到聽完講座的幾個月後,他接下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冬日最寒冷的時候,跟随劇組去到南方的海市,在拍攝間隙見證了一場日出。
那時他剛淋完一場大雨,正患着重感冒,淩晨四點不到就與劇組同學們等候在觀景台。主筆劇本的那位學長給大家泡了熱茶,他的女友負責分發,二人分明前一天才鬧過一次矛盾,這時雖然依舊沒有對話,但配合緊密又默契。
幽藍的蒼穹之下,大家低聲說笑,卞皎就捧着紙杯,去看遠處逐漸泛白的天空。
漫天翻湧的雲海之中,先到來的不是太陽,而是光線,已無法準确說出的海拔上,各種山峰就在此刻緩慢清晰,那一瞬間,仿佛整個世界上沒有一片地區處于陰影。
忽地身後傳來一陣歡笑聲,卞皎回頭去看,就看見那位學長單膝跪地,一手捧着不知從哪裡變出的花束,另一手裡是一隻打開的絨布盒。算不上大的鑽石在日出下折射着光芒,從盒中降臨到學姐的中指之上,再靠近她臉龐上滑落的淚珠,接着貼近到學長擁抱的肩臂,這一刹那,這隻鑽戒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美麗的珠寶,擁有相愛人的淚滴。
後來卞皎聽那位學姐講,如果不是事前與他鬧了一番矛盾,她可能還不會真的答應。新的日出出現的那一瞬間,她轉過頭想對他說的話其實是我愛你,不過還沒有講出口,這句話就先出現在對方的動作裡。如果要感謝什麼,那就感謝生命中出現的矛盾,謝謝它讓她毫不猶豫地說出我願意。
卞皎想自己好像懂得了什麼,終于終于懂得了什麼。
其實當初接這部電影的契機很簡單,認識的學長專程為這個角色找到卞皎,并提出一筆不菲的報酬。
彼時鄭懷遠還未患病,他經濟上尚不緊張,因此頭兩次都婉言拒絕。但最後一次,對方帶來計劃書,講到這場拍攝并不隻是純粹的工作,他們接下來有一項傳媒類的國家級競賽,正在準備校賽階段。團隊很強,如果卞皎願意接戲,可以帶他挂個名,等後續海市拍攝時順便一起去決賽。
對方開出的條件不差,甚至可以說非常豐厚,但可惜卞皎對這些能夠豐實簡曆的東西并無興趣,在禮貌聽完對方一大段陳述後,他已想好如何拒絕後,剛要開口,卻忽然在最後一句話上動了動神情。
“海市?”他問。
對方立時看出他對這個地點感興趣:“對,期間我們還會去鄰市拍攝,登一座名山拍日出,費用全包,就當是劇組團建了……”
卞皎沉默幾秒,出言答應。
在這之前,他已經連休兩個月的事假,終于回到校園環境。鄭懷遠擔心他的狀況,本來就不允許他四處亂跑,一聽說他在冬天要去海市,更是死活不同意。為此卞皎與他爆發過許多次争吵,就像全世界的父子關系一樣,二人難得陷入冷戰,直到去海市前,卞皎都沒有和他有任何聯系。
落地目的地時已是十一月,他先與劇組緊鑼密鼓進行了一天的拍攝,在當天快傍晚時,他托劇組裡一位同學對象的關系,成功進入到一所大學校園中。
此前請假那兩個月中,鄭懷遠沒有限制卞皎的通訊,就是在那時,卞皎曾試圖聯系裴子骞,隻是沒有任何音訊。最終他打電話到高中班主任那裡,好一番委托對方才終于得到這一年的畢業錄取統計,而這也是他接下這部戲的原因——
裴子骞在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