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山月可曾歌 > 第43章 平行

第43章 平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劉岘青撫摸着直播間那件龜甲紋吳绫旗袍樣衣,薄軟絲物沁入掌心的涼意讓她恍然驚覺,五年前那個鏡頭前不自覺發抖的姑娘,竟真在互聯網的浪潮裡織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煙雨三月,清晨吳城三林古鎮的河道騰起淡青色水霧,白牆黛瓦間,劉家那台光緒年間的手拉布機改制的鐵木機仍在投梭引緯。岘青自幼便在這千年不絕的機杼聲裡長大,看父輩們用鐵木機織就的花绫,珍藏百年的花本片片垂落恍若時光碎片,而寸寸吳绫好似挽起的月光。

可當電商飓風席卷傳統紡織業時,這個守着祖傳手藝的姑娘,面對風雨飄搖中家族小絲廠這葉孤舟,硬是咬着牙爬上船,把自己抛進了直播間的聚光燈下。

最初的戰場是簡陋的。岘青開口向父親要一間獨立房間作為直播工作間,自顧不暇的父親從抽屜翻出一把帶有鏽迹的鐵鑰匙,"西頭雜物間,你要用就拿去吧。"

父親說完這話,岘青接過鑰匙,不成想這把鑰匙卡在鎖孔裡轉了好幾圈才咬準對齒,那扇門吱呀刺耳聲後,岘青一把推散雜經年的積灰,她戴着口罩足足清掃兩日。

三十平米的繭塵之地,被她改造成了一間新中式直播間。南面牆上挂着從廠裡機修庫翻出來的清代織機部件,清洗掉污漬的銅質絞綜和鐵輪盤在補光燈下卸了些金屬的寒光。

當第一縷夕陽挂上西窗,竹簾篩落的光斑映在博古架的破損的龍頭和絞經銅片上,排列整齊的棗木、柿木、山毛榉木的梭子,在織機上來回穿梭被時間盤得紅紅黃黃,經年不破依然油潤光亮。市場批發的真絲睡衣堆成小山,開播前岘青正匆忙理貨,還來不及整理的睡衣陳列在黑胡桃木展台,一切潦草得兒戲一般。

劉岘青不知不覺已經在直播間堅持播了五年多,從最開始首播那天,随着手機屏幕上好奇的客人不停地要求看這件看那件,鏡頭前不知不覺堆滿了從市場淘來的通貨真絲睡衣,她絲毫沒有察覺鏡頭被遮擋,多少會降低購物欲望。

如今她的直播間鏡頭裡一切幹淨有序,拍攝背景都是精心布置過,自然不再會有任何亂堆放的衣物;而當初的費了心思裝飾的直播工作間,更是早已重新裝修成了自己的辦公室,這是她寶貴的起點,她一直都是念舊的人。

公司的直播間全部搬上了二樓經過專業設計裝修的隔音套間,以便自家不同分店多名專業娴熟的主播同步在線直播。她記得首播時結巴着解釋"绫是斜紋、羅是絞經"的窘迫,後台觀看人數始終在兩位數徘徊,像極了蠶房裡蔫頭耷腦的病蠶。但吳城人的血液裡淌着蠶絲的韌勁,她把每個退貨訂單都複盤分類對應到生産、銷售和售後的各環節督促持續改進,将父親念叨的"托手沉" "過眼浪"這些内行話,轉化成桑蠶絲的“垂墜感”“月光暈”通俗易懂的話術,甚至在直播間細節放大展示過花绫的獨特花紋。

轉折發生在那個悶熱的梅雨季。當她把鏡頭對準自家鐵木機上绫的織造過程時,鐵木機的飛梭首次入鏡,古法織造的"三絞飛"斜紋在補光燈下泛起劍芒,實時彈框消息滾動如春蠶噬葉般淹沒了屏幕。千年古法與現代光影的碰撞突然點燃了流量。飛梭在臨時補光台燈下劃出銀色弧線,在線人數第一次突破五萬大關。

如今的新直播間俨然微型博物館,從二經絞羅到花绫,從雙绉到星織綢,從剪花绡到烏眼紗,從素绉緞到香雲紗,應有盡有。當季三十六款自主研發的産品在鎂光燈下流轉,背後是廠裡多台織機晝夜不息的轟鳴。

此刻岘青凝視着新上架的紅龜甲紋绫制寬身旗袍樣衣,植物染就的宮牆紅色在鏡頭下自顧自流動着華彩。這讓她想起嶺南曬莨場任總的話:"日頭曬透三秋,方得一寸天成。"她輕輕撫着樣衣上的龜甲紋,如同當年父親仔細整理織機上的經線,互聯網的激流再洶湧,總有些東西還是需要鐵木機的鈍重來駐守。

去年夏末,當後台複購率進入瓶頸期,劉岘青在開發室鋪開新到的香雲紗料子時,當即拍闆要開新品線。她們聯系嶺南任氏香雲紗廠采購了布料,趕在入秋前暑熱尚存的換季當口,推出了首批成衣。

劉岘青以最小可行性産品策略切入市場,首季隻投放五個基礎款,卻憑借"可溯源非遺工藝"的精準定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高淨值客群中實現不錯的複購率。年尾看到行業報告顯示當年非遺面料搜索量同比激增時,她這幾年邊做邊學帶來專業積累推動直覺選擇又一次幫她占到了先機。

今年開春後風向漸明,劉岘青注意到各大時尚媒體開始預熱香雲紗的流行趨勢,同行們積極籌備着自家香雲紗的夏秋新品。趁着三月初的料峭春寒,她想起任平生的數次邀約,她計劃南下看看,去香雲紗發源地會會傳說中務實強幹的嶺南商人,現在是時候考慮引入一些更有誠意的香雲紗,繼而深挖這條新品線客群的消費實力。

岘青翻出六年多前起就建檔的信息聯絡簿,筆記本上潦草記着順德三十七家曬莨場的固話号碼,筆記本裡面夾的黑白名片都有點舊迹了,名片上一色樸素的宋體字,基本談不上設計,不似現在的名片花樣繁多,材質也更别出心裁。

"能約到實地考察的還剩五家。"助理遞上篩選報告時,其中十一家已成空号。

這一批嶺南商家拜訪名單裡面,她首選了任平生的任氏香雲紗作為拜訪的第一站,任平生的名片還是劉岘青念大學期間在吳城第一屆漢服節上拿到的。

這張名片承載着六年前的記憶:吳城首屆漢服節上,紮着馬尾的劉岘青在任氏香雲紗的展台前駐足良久。四米展牆上循環播放的宣傳片裡,嶺南的桑基魚塘泛起粼粼波光。

鏡頭推近曬莨場,匠人們古銅色的脊背沁着汗珠,在四十度高溫中将綢緞鋪成深色的海;特寫下,順德河泥在晨光中泛着藍鐵礦物的幽芒,薯莨汁液正沿着桑蠶絲的肌理滲透凝結。當其他參展觀衆紛紛湧向花團錦簇的印花緞面香雲紗時,她卻被這部紀錄片裡"三洗九煮十八曬"的古老工序釘在原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