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荔道:“正因為命短,才要在有限的生命裡,追尋無限的精彩嘛。”
靈珠子想了想,難得直接點頭贊同她:“倒也有理。”
他又發現了扶荔的一個優點:這姑娘性子還挺樂觀。
若要扶荔自己來說,那就是不樂觀不行呀。
就她上輩子那糟糕透頂的運氣,再不嘗試着讓自己樂觀一點,早就抑郁了。
可話又說回來,她在那種生存條件下,還能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和她的父母、姐姐的支持、鼓勵、開解分不開。
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就因為太倒黴、太容易出事,離家近的私立幼兒園都不敢收她,恐怕她在學校裡出了事園方得擔責任。
父母沒辦法,隻好把原來的房子租出去,帶着她和姐姐在公立幼兒園附近另租房子住。
那一帶不但有公立幼兒園,還有小學和初中,屬于學區房,他們家房子收來的租金,根本不足以支付租房子的錢。
再有父母上班的地方離租房子的地方遠,父母在通勤上不但要多花時間,還要多花一份錢。
可以說為了讓她順利上學,家裡每個月都平白多出一份支出。
小孩子的心思是很敏感的,雖然家裡人沒為此說過她一句,但小小的扶荔還是隐隐察覺到,因為自己的原因,爸媽好像更加辛苦了。
對于她的忐忑,比她大了五歲的姐姐最先察覺了,告訴了父母,三個人一起開解她,再三強調這不是她的錯,是老天爺喜歡開玩笑。
小孩子也好哄,很多時候隻要家裡人給足了支持和鼓勵,在外面受的委屈很容易就能撫平。
就這樣,她一邊倒黴一邊樂觀地長到了二十出頭,還沒有回報爸媽和姐姐一點兒,就把自己給倒黴死了。
每每想起這件事,扶荔心裡就會很沮喪。但又因為養成的樂觀性格,很快就能開解自己:沒了這麼個愛出事故的女兒(妹妹),爸媽和姐姐的生活肯定比從前輕松。
她很快就把自己給哄好了。
負責燒瓷的匠人已經積累了些經驗,隻要素胚打好了,燒的時候基本不會出差錯。
但燒制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普通瓷器也要五個時辰。扶荔又要求多加一層金粉彩釉,要看到成品至少得十二個時辰。
扶荔總不能在這裡幹等着,把這邊的事吩咐完了之後,就帶着靈珠子一起去了石匠那裡。
她要請石匠做一副石磨。
傳說中最早的石磨是魯班發明的,最初叫做“硙”。這時候魯班還沒出生,扶荔想用,隻好自己讓人做。
這時候中原和北方地區已經有麥子了,但卻沒有精細加工的工藝,都是直接煮成麥飯來吃。
麥飯,說白了就是囫囵麥子煮熟。因為口感實在不好,不得貴族青睐,自然也沒人想着對它進行精細加工。
扶荔上輩子就是中原人,南北兩方的美食都在中原交彙,并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衍生出了獨有的特色。
無論是稻米、粟米、面粉還是各種粗糧、雜糧,都在他們家的餐桌上出現過。
自從穿越過來之後,她一連吃了十多年的粟米、葛根粉等物,這一輩子的身體其實已經吃習慣了。
如果不是為了哄靈珠子,給他做了一碟粟米糕,扶荔還想不起來把面粉搞出來呢。
隻要多出面粉這一種食材,就能多出千百種糕點。就算一天投喂一種,她也有信心一整年不帶重樣的。
石磨的做法并不難,難的是有人想出來做出這種工具。石匠隻是聽了她的描述,問明了需要的用途和想達到的效果,就表示明天就能把成品送到太師府去。
至于篩面粉用的籮,圓形的不好做,但要做成方形的,可就簡單多了。
扶荔找家老要了塊粗葛布,又用榫卯法把四塊木闆連接成一個正方形,最後把葛布繃上去,一個方形的籮就做成了。
靈珠子不知道她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她做這些東西有什麼,就是一直跟着看稀奇。
等她把籮做好了之後,才問道:“你弄這個有什麼用?”
扶荔得意道:“你等着吧,等着我用這個東西,給你變出很多很多好吃的。”
靈珠子嗤笑,滿臉寫着不信,炯炯有神的一雙鳳目,卻暴露了心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