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恕罪,公子恕罪。”驚慌失措的聲音突然傳來,引起了衆人的注意,薛家三人也并不例外。
隻見薛家兄弟斜對面不遠處的陸遠道,正一臉愠色,用衣袖擦拭着衣擺上的酒水。他身後側還有一名衣着低調卻氣質獨特的少年站直身子,也在拂去衣衫上的酒水。而陸遠道身旁跪着一個姑娘,渾身發抖連連磕頭。
陸遠道卻連一絲眼神都沒有分給那姑娘。
“砰”。
傳來重物落地的聲音,又再度将衆人的眼神所吸引。
薛子翛擡眸望去,正好看見陸遠道收回自己的腿,先前跪着的姑娘卻已經倒在了幾步之外,捂着肚子艱難地直起身子。
想來,方才的一聲巨響便是陸遠道一腳将那丫頭踹了出去。
姑娘強忍着腹部的劇痛,手腳并用跪爬到陸遠道腳邊,連連求饒:“公子,求您大人有大量,原諒奴婢。”不知那姑娘想到了什麼可怕的事情,渾身打了一個顫栗,頭磕得更猛了。
陸遠道自上而下面無表情地看着她匍匐在自己腳邊,心中升起一絲隐秘的快感,冷冷開口道:“聒噪。”
身側的少年連忙上前,托着那姑娘的衣袖将人拉了起來,擺擺手讓她下去。姑娘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轉身就走,像是身後有什麼惡鬼在追她似的。
“哼,陸長安,你可真會做好人。不過是族老們看好你些許罷了,能不能當上家主、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陸遠道拂袖,陸遠道不屑。
“呵,你本也沒打算追究她,何必傷人呢?”陸長安仿佛根本沒有聽出陸遠道言語中的挖苦之意一般,隻是溫和地笑着,又重新落座,自斟自飲,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被打斷的樂師們又重新開始演奏,絲竹之聲悅耳動聽,舞姬身姿輕盈體态曼妙,令人沉醉其中。
舞蹈一個接着一個,薛子翛都有些厭煩了,擡起手打了一個哈欠,順道看了看周圍的人。一看之下才知,怪不得除了她,其他人全然沒有任何表态。原來,鄰座的那些,大多懷中都抱着一到兩個美人。
有美人在懷,自然不會在意這舞蹈是否雷同,隻忙着一親芳澤了。
薛子翛正欲起身出去走走,隻見一樓大堂的台子上,方才進門所見的那女子娉娉袅袅地走來。
她換了一身大紅的衣裙,層層疊疊的裙擺随着她的行走在腳邊泛起陣陣紅色的海浪,仿佛被鮮花叢簇擁着一般。她的眼睛又大又明亮,可細看,卻又在眼眸深處瞧見一絲過盡千帆的淡然。真是一個矛盾的人。
“今日,多謝諸位捧場。牡丹在此謝過諸位。”說着,她雙手合攏在腰間,虛虛福了福身,“衆所周知,今日便是我們秦淮閣的尋芳宴,想必大家都是為了這花魁之争而來,姑娘們也早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拿手好戲,就等諸位品鑒了。”
牡丹擡起手輕輕拍了拍,纖細的手指末端被鳳仙花染成了鮮紅,妖冶而使人迷醉。
鼓聲忽然響起,随着鼓點的節拍,一名身穿紫色異域風情衣裙的姑娘從簾幔後邊閃身而出。她赤着雙腳,腳踝上挂着鈴铛,随着她的舞步發出清脆的響聲,撥動着衆人的心弦。
女子蒙着一塊面紗,隻露出一雙明媚的眼眸,欲語還休,動人心魄。伸展着雙臂旋轉着,恍若一隻翩然振翅的蝴蝶,在繁花中自由自在地飛舞。
一舞畢,整個秦淮閣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女子從另一側的簾幔處下了台,随即又有新的女子上台表演。
這次上台的姑娘與前一位又截然相反,若說上一位如火一般熱情,這位便是如水一樣淡然。她一襲白衣,簡潔卻大方素雅,在秦淮閣遍地豔色的衣服中,别具一格。
白衣姑娘抱着一把古琴緩步上前,虛虛行禮,席地而坐,将古琴放在自己的膝上。
琴音響起,纏綿悱恻,餘音繞梁,引得衆人沉溺于琴音之中。
薛子翛閉着眼睛欣賞着這如同泉水叮咚的音色。忽而,姑娘手下指法一變,曲調瞬間也發生了改變。若說方才的琴聲像是一個墜入愛河的姑娘在傾訴衷腸,如今的琴聲便是高水流水,願覓知音。
薛子翛訝然地睜開眼,看着台上的那名姑娘。女子神色淡然,渾身散發出的氣質與秦淮閣的基調格格不入。與其說她是一個落入風塵之人,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家閨秀。可一身清雅之中,又帶着幾分欲拒還迎的味道,真是兩相矛盾,令人費解。
姑娘們一個接一個的上台,看客們一杯接一杯的喝,喝到興頭上抱着一個姑娘就走的也不在少數。除了開頭那兩位姑娘,其餘也沒給薛子翛留下太大的印象。
薛子翛要了一杯茶,慢慢喝着。這會兒,台上正有兩名身材魁梧的大漢搬了一塊巨大的畫架上來,薛子翛好奇,多看了幾眼。
忽然,整個秦淮閣的燭火齊齊熄滅,唯有台上四角之處留下幾盞。在朦胧的燭光中,一人拉着綢帶從天而降,瞬間點燃了看客們的興緻。
“雲裳姑娘,是雲裳姑娘!”
“終于等到雲裳姑娘了!”
“今年的花魁必是雲裳姑娘沒跑了!”
“哈哈,老子今天帶了很多錢,非要和雲裳姑娘春風一度不可!”
“呵,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硯清,還不快回去給少爺我拿銀票!”
“還帶這麼耍賴的?文遠,你也速速給少爺回去取錢,本少爺就不信了,還有人能砸過我?”
雅間裡的看客們風風火火争搶起了今夜雲裳姑娘的歸宿,正在台上表演的雲裳對此卻一無所知。
雲裳穿着一身鵝黃色的裙衫,雙臂間繞着一塊绯色的披帛,垂至地面。長發盤起一個發髻,上頭插滿珠翠,随着她的動作在發間搖曳生輝。她的眉心中央畫着一枚紅色的花钿,眼角處寥寥幾筆勾勒出一朵盛放的曼珠沙華,整個人散發着迷人的光彩,牢牢吸引着一樓、二樓各色看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