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商議後,他們決定将這些證據交給陳宏。陳宏,身為翰林院清流一系的重要人物,一直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言進谏著稱。
幾日後,李世瑞和魏北辰與陳宏會面。陳宏身着一襲素色長袍,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與堅定。
李世瑞和魏北辰将收集到的證據一一擺在陳宏面前,詳細地講述了這些證據的來源。
陳宏靜靜地聽着,臉色愈發凝重。當他拿起那些賬本和書信,仔細翻閱時,雙手不禁微微顫抖。
他震驚于朝堂中竟有人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将黑手伸向守護邊疆的軍饷,甚至在科舉這樣關乎國家選拔人才的大事上也肆意舞弊。
“諸位,這些證據确鑿,若公之于衆,定能讓那些奸佞之徒無所遁形。”陳宏的聲音微微發顫。
“陳大人,此事就拜托您了。”李士瑞鄭重地說道。
魏北辰也抱拳行禮,說道:“陳大人,北疆将士皆盼着朝堂能嚴懲這些貪官污吏,還我等一個公正清明的世道。”
陳宏微微點頭,将證據小心地收好,說道:“二位放心,我定不會辜負你們的信任。科舉乃國家之根本,軍饷關乎将士生死,此等惡行,絕不能姑息。”
回到京城後,陳宏并未急于行動。
他深知,此次要面對的是朝堂中盤根錯節的勢力,稍有不慎,不僅無法将這些奸佞繩之以法,還可能讓自己和一衆正義之士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于是,他開始暗中聯絡朝中的其他正義官員,将這些證據的内容以及事情的嚴重性一一告知他們。經過數日的奔波與遊說,終于有 18 名官員被他說服,決定與他一同聯名上書,要求徹查科舉案以及徐國公貪污軍饷之事。
這一日,天色陰沉,厚重的烏雲仿佛要壓垮整個皇城。陳宏帶領着這 18 名官員,身着朝服,神色肅穆地來到朝堂之上。他們手中捧着聯名上書的奏折,當早朝的鐘聲響起,百官入朝,陳宏率先出列,雙手高舉奏折,大聲說道:“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衆人紛紛将目光投向陳宏。皇帝坐在龍椅上,微微皺眉,說道:“陳愛卿,有何事要奏,且說來聽聽。”
陳宏深吸一口氣,開始将科舉案中所存在的舞弊現象,以及徐國公貪污軍饷的種種罪行一一道來。他言辭懇切,有理有據,每一句話都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接着,他将手中的奏折呈給了一旁的太監,由太監轉呈給皇帝。
皇帝接過奏折,臉色愈發陰沉。他快速翻閱着奏折,看着上面詳細的證據以及衆多官員的聯名簽名,心中的憤怒如熊熊烈火般燃燒。“竟有此事!這些人簡直是膽大包天,目無國法!”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喝道。
朝堂上的官員們也紛紛交頭接耳,有的面露震驚之色,有的則暗自心驚。那些與徐國公勾結的官員,此刻更是吓得臉色蒼白,額頭上冷汗直冒。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件事情竟然會被陳宏等人查了出來,而且還鬧到了朝堂之上。
“陛下,科舉乃國家選拔人才之根本,關乎國運興衰。如今竟有人在科舉中肆意舞弊,實在是罪大惡極。而徐國公貪污軍饷,更是置北疆将士的生死于不顧,其心可誅。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嚴懲奸佞,還朝堂一個清明,還天下一個公道。”陳宏再次跪地,言辭激昂地說道。
其他聯名上書的官員也紛紛跪地,齊聲說道:“陛下,臣等附議!懇請陛下徹查此事。”
皇帝沉思片刻,說道:“此事關乎重大,朕定不會姑息。來人,傳朕旨意,成立專案組,由吏部尚書、刑部尚書以及大理寺卿共同負責,務必将此事查個水落石出。若屬實,嚴懲不貸!”
朝堂上響起一片“遵旨”之聲。陳宏等人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
随着皇帝旨意的下達,他們首先對科舉案中的相關人員進行了逐一排查,從考官到考生,從試卷的批閱流程到考場的監管記錄,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
同時,對于徐國公貪污軍饷的調查也全面展開,他們深入軍隊,查閱賬目,走訪将士,收集更多的證據。
在調查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重重阻力。徐國公及其黨羽為了掩蓋罪行,不惜動用各種手段進行阻撓。他們或是賄賂官員,企圖讓調查人員網開一面;或是暗中銷毀證據,試圖讓案件陷入僵局。甚至,他們還對一些關鍵證人進行威脅恐吓,妄圖讓他們閉嘴。
然而,陳宏等人并未被這些困難所吓倒,一一克服了這些阻礙。在他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證據被收集起來,科舉案和徐國公貪污軍饷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經過數月的艱苦調查,并将結果呈遞給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