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北辰深吸一口氣,大步走進人群,高聲喊道:“弟兄們!都冷靜一下!”
士兵們看到魏北辰,聲音頓時小了許多,但仍有人小聲嘟囔着:“将軍,我們實在是餓啊……”
魏北辰目光掃過衆人,眼中滿是關切與堅定:“我知道大家辛苦,也知道大家餓。但請相信我,朝廷的援軍和糧饷很快就會到此刻,我們若自亂陣腳,如何能抵擋北狄大軍?”
衆人聽了魏北辰的話,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許久,一名老兵站了出來:“将軍,我們信你。可這日子實在難熬,您得給我們個準信兒啊。”
李世瑞看着老兵,他走上前,拍了拍老兵的肩膀:大夥放心,我在此向大家保證,定會想盡辦法解決糧草問題。在朝廷援軍到來之前,我們一起堅守,絕不放棄!”
士兵們的情緒漸漸平複下來,“對!我們相信将軍!一起堅守!”衆人齊聲喊道。
望着士兵們離去的背影,李世瑞心中卻沉甸甸的。他知道,剛剛的承諾,隻是暫時穩住了軍心。若朝廷的援軍和糧饷再不到,這脆弱的穩定随時可能再次被打破。而北疆的命運,也将懸于一線……
在江南那片繁華之地,趙大壯接到信後,信中詳細描述了北疆如今的困境,将士們食不果腹,百姓流離失所,急需糧食救援。
讀完信,趙大壯心急如焚,命令一道一道發布下去。
他派人去搜羅糧食,連周邊城鎮的糧食也不放過。
随着趙大壯在各個糧鋪大量采購,糧價開始悄然上漲。一開始,隻是緩慢地攀升,可沒過多久,就如同坐了火箭一般,蹭蹭往上漲。
其他富戶大族們察覺到了異樣,都在一旁細細觀望。他們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讨論着。
“這是咋回事啊?怎麼突然有人大量買糧,把價格都擡這麼高了。”一個穿着綢緞長衫的富戶皺着眉頭說道。
“我看呐,這裡面肯定有貓膩。”旁邊一個胖商人搖着扇子,一臉精明地接話,“平常也沒見誰這麼大手筆,一下子買這麼多糧食。”
“會不會是北疆那邊的事兒啊?”一個消息靈通的老者眯着眼,緩緩說道,“聽說北疆正在打仗,說不定是要運糧過去呢。”
“北疆打仗運糧?那不是朝廷該管的事兒嗎?怎麼會輪到民間來買?”有人提出質疑。
“這可不好說,說不定朝廷那邊有啥難處,一時半會兒顧不上。”老者捋了捋胡須,猜測道。
衆人議論紛紛,可誰也拿不準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趙大壯呢,完全沒心思理會這些議論。他一心隻想着多買些糧食,盡快運往北疆。
哪怕糧價越來越高,他也沒有絲毫退縮。
他四處奔波,聯系了一家又一家糧商,磨破了嘴皮子,隻為了能多籌集一些糧食。
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購糧這件事上,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幫北疆度過難關。他知道,自己的這些努力,或許能拯救無數北疆将士和百姓的生命。
趙大壯費盡周折,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将籌集到的糧食送往了北疆。
這批糧食運達時,北疆的将士們和百姓們眼中滿是希望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然而,衆人很快發現,盡管這批糧食數量可觀,卻也僅僅隻能解一半的燃眉之急。經過仔細核算,這些糧食最多支撐半個月,便會再次消耗殆盡,北疆的糧食危機依舊如同一把高懸的利刃,時刻威脅着衆人的生命。
趙大壯深知其中的利害關系,在送糧的過程中,他不敢有絲毫大動作地去收羅糧食。
他清楚,在這敏感時期,一旦大規模采購糧食,必然會引發市場的連鎖反應,導緻糧價瘋漲。
而糧價的異常波動,就像在平靜湖面投入巨石,定會引起朝廷的關注。如今朝堂之上,端坐皇帝心性多疑。
北疆的将領們在營帳中圍坐一團,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如今這糧食隻夠支撐半月,可戰事卻陷入僵局,這可如何是好?”一位副将滿臉愁容,聲音中帶着一絲焦慮。
魏北辰皺着眉頭,目光在衆人臉上掃過,沉聲道:“我們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必須想辦法在半月之内結束戰事。否則,糧食一斷,軍心民心皆會大亂,北疆危矣!”
衆人皆沉默不語,每個人都深知局勢的嚴峻。營帳外,寒風呼嘯,吹得帳簾獵獵作響,仿佛也在為北疆的命運發出悲歎。
“可是,敵軍防守嚴密,我們幾次進攻都未能突破防線,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取勝?”另一位将領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魏北辰站起身,緩緩走到營帳中央懸挂的軍事地圖前,手指在地圖上比劃着,思索片刻後說道:“我們不能再按常規打法。敵軍料定我們會從正面強攻,必然在那裡布下重兵。我們不如出其不意,從側翼尋找突破口。據我所知,敵軍側翼有一處山谷,地勢險要,但防守相對薄弱。若我們能派一支精銳部隊,趁夜從小路穿過山谷,突襲敵軍後方,打亂他們的部署,或許能扭轉戰局。”
衆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然而,這一計劃充滿了風險,穿過山谷的小路崎岖難行,且極有可能遭遇敵軍的埋伏。但此時,已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了北疆的存亡,為了能在糧食耗盡前結束戰事,他們必須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