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宸坐在雕花木椅上,雙眼緊緊盯着桌上用油紙包裹的證據,周遭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扶手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似在與内心的糾結激烈對話。
做,這無疑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上一任官員與各大世家勾結,勢力盤根錯節,一旦動手,定會觸動諸多利益集團,他們勢必會不擇手段地反撲。
那些世家在朝堂上的人脈、在地方的根基,足以掀起驚濤駭浪,自己的仕途乃至身家性命都可能危在旦夕。
但若不做,百姓的苦難便會如鲠在喉,他如何能對這如山的冤屈和遍野的哀鴻視而不見?身為父母官,他的職責便是守護一方百姓,若因畏懼權勢而退縮,又有何顔面面對交城的黎民蒼生,又怎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與抱負?
李世宸眉頭緊鎖,嘴唇緊抿,眼神時而銳利如鷹,似已下定決心撕開黑暗;時而又黯淡猶豫,被前路的艱險所困擾。屋内寂靜無聲,唯有他粗重的呼吸聲,在這艱難的抉擇中,時間仿佛都放慢了腳步 。
李世宸緩緩坐于雕花木椅上,目光緊鎖着桌上那包藏秘密的包裹,眼神凝重而深邃。他出身世家大族,自幼便在家族的熏陶下深谙官場的複雜與權謀的微妙。
就拿眼前這樁涉及交城水患的案子來說,他心中明鏡似的。僅靠江南交城一個小小知府,絕無可能如此大膽妄為,做出偷工減料緻使堤壩決口這般惡劣之事。背後隐藏的利益糾葛,必定如一張龐大且錯綜複雜的網。
他微微眯起雙眼,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四大輔國公的身影。這四位國公,在朝堂上舉足輕重,勢力滲透到各個角落。他們的府邸門庭若市,各方勢力紛紛依附。若此事真與他們有關,那局勢将變得極為棘手。
李世宸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右手不自覺地輕敲桌面,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深知,一旦揭開這層面紗,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會觸動諸多權貴的利益,還可能引發朝堂的動蕩。
自己雖有世家背景和老侯爺的教導,但面對如此強大的勢力集團,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可若選擇沉默,交城百姓深陷水火,他又于心何忍?
李世宸眉頭緊鎖,死死盯着那包證據,心中如亂麻般糾結。
交城水患背後的真相,如隐藏在濃霧中的巨獸,究竟是誰深陷其中,實在難以捉摸。如今,這枚“燙手山芋”毫無征兆地落在他手中,是福是禍,猶未可知。
他在書房内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似踏在自己的心上。突然,他停下腳步,眼神瞬間銳利,像是做出了某個重大決定。隻見他快步走到書桌前,一把抓起毛筆,蘸滿濃墨,在潔白的宣紙之上奮筆疾書。
他的筆觸匆忙卻不失沉穩,字裡行間滿是急切與憂慮。寫罷,他迅速将書信裝入信封,用火漆仔細密封,而後大聲喚來親信。
親信匆匆趕來,單膝跪地,等候指令。李世宸将書信鄭重地遞到他手中,目光堅定且帶着幾分囑托:“務必快馬加鞭,送往京城,一刻都不得耽擱!”親信領命,接過書信,轉身飛奔而去。
李世宸伫立在書房窗前,望着親信離去的背影,心中天人交戰。片刻後,他咬了咬牙,似是下了某種決心,轉身再次走向書桌。
他緩緩坐下,深吸一口氣,平複着内心的波瀾。随後,鋪開宣紙,提筆蘸墨,動作稍顯遲緩。每一筆落下,都帶着無盡的思量,字迹雖工整,卻透着幾分凝重。
信寫好後,他仔細端詳,反複确認,似要将千言萬語凝于紙上。而後,小心折疊,裝入信封,用紅蠟封口,輕輕按壓,留下清晰印記。
他喚來另一名幹練的家丁,将信遞出,目光中滿是殷切:“此信至關重要,你速去挑選一匹快馬,日夜兼程,送往北疆小城。途中切勿懈怠,務必親手交到收信人手中。”家丁鄭重接過,領命而去,馬蹄揚起塵土,很快消失在夜幕裡,隻留下李世宸在窗前久久伫立,神色憂慮。
北疆,寒風凜冽,如刀割般刮過街巷。李世瑞身披厚重的裘皮大氅,正于書房中處理事務。此時,一名侍衛匆匆而入,呈上一封書信。李世瑞接過,見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心中一緊,是兄長李世宸的來信。
他迅速拆開信封,展開信紙,目光随着文字移動,臉上的神情逐漸凝重,看到信中内容時,不禁微微一愣。信中所述之事,竟牽扯到諸多朝堂權貴,事态嚴重超乎想象。他的手指不自覺地輕輕敲擊着桌面,腦海中思緒翻湧。
想到若任由事态發展,書中所寫的可怕結局極有可能成真——皇帝盛怒之下,将安陽侯府流放。以如今局勢,這件事極有可能成為壓垮侯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靴子踏在地面發出沉悶聲響。思索良久,于是,他重新坐回書桌前,鋪開信紙,提筆蘸墨。筆鋒遊走間,他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細細寫下,言辭懇切,既提醒兄長行事務必謹慎,又表明全力支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