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霜走了,看都不看韓大海一眼。
主院内就留下韓大海和韓季文兩人。
“爹?”
“滾回去睡覺!”
-
傍晚的禦書房内,一張大的桌案上滿是攤開的書冊,一眼看去看不到頭,在窗邊一側的椅子仍被書冊堆滿,十三十四站在書冊前,最終把最後結果遞給顧回舟。
“陛下,軍功已查清,軍功可封将者有三人,其餘立戰功者不計其數。”
這封将三人中可沒有梁郃什麼事,看在梁家的面子上不罰已是恩賜。
顧回舟點頭,随後那些記滿軍功詳細的書冊立馬被兩人收起。
“明日早朝宣布。”
十三應聲,明日便徹底過了年節,宣布過後封将賜府邸一事便可着手準備。不過梁郃梁家原本對封将一事勝券在握,如今二品鎮國大将軍另落在韓将軍頭上,而他隻能維持振武将軍的四品将軍,該是要跳腳了。
顧回舟也想到這一點,他放下書冊倚靠在龍椅上。若是梁家不滿,那便正如他意。
“陛下,屬下已經查明李文靜别院之事。為梁家梁乘風牽引,如今梁乘風假借前去江南遊曆一事暫離京城,怕是要在梁郃成功封将後才會回京。”
“不急,他還翻不起什麼風浪,盯緊梁郃與梁複,一有動靜随時來報。”
“是。”
翌日,早朝比以往要熱鬧太多。幾乎分成兩幫,與當日将軍回朝那般光景一樣,韓季青身側與梁郃身側各繞着一群人說着好話。
今日早朝上便要封授鎮國大将軍之位,那便是在這二人之中擇選。諸位大臣也不怕自己選錯,畢竟即便成不了正二品大将,也多少得是個三品名将。
且日後不可估量。
“梁将軍今日氣色甚佳,想必是回京已有些時日,身上的傷必定是好了大半!也虧得将軍率人等在前線奮勇殺敵,才能有如今太平盛世。這百姓吃飽穿暖,豈不是一盛世!”
梁郃笑得得意,他個子高挑,幾乎用鼻孔俯視那人。
梁複擺手,“大人謬贊,他們前線将士身上帶些傷都是應當應分的事,能替皇上分憂那才是幸事!無論是他們奮勇前線之人還是我等在朝堂上之為陛下言,那都是為國為民罷了!”
“哈哈哈哈,還是梁大人看得通透!”
随着崔祥祝一聲高呼,“上朝——”。群臣快步找到自己的位子,在顧回舟擡眼前紛紛站好,“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顧回舟手中拿着書冊把玩,他嘴角噙着笑,“諸位愛卿該是等急了,不若說說看,各位覺得誰才是鎮國大将軍之人選?”
無一人搭話,群臣眼中滿是驚恐,這,這誰敢說。
剛剛谄媚圍着兩人的大臣閉口不言,顧回舟不滿,“啧。”
随後他又笑,“那就下注,買定離手。朕手中碎銀還有些,諸位愛卿在字條上寫下将軍大名,并附上一兩碎銀。在今日下朝後,朕自當派人将百兩銀子送至愛卿府邸,可好?”
字條上寫了誰隻有皇帝知曉,但隻要動筆,日後就會落下把柄。大臣們面面相觑,但此時哪有他們反悔的機會,一排太監從殿後湧入,在每位大臣面前站定,筆墨紙硯就放在他們面前。
“哎——”
一位大臣長歎一口氣,咬咬牙在字條上寫下大名,再寫下自己的名字,随手放下一兩銀子,擰眉揮手把小太監趕走了。
大殿上紛紛傳來碎銀落在案闆上的聲響,直至最後一位太監離去,顧回舟揚言,“好玩吧。”
好玩個屁!
一個個敢怒不敢言,聽見顧回舟這麼說隻能笑呵呵點頭。
見一側的崔祥祝拿出聖旨,大殿内安靜極了。原本緊張的隻是韓家與梁家兩家,但被顧回舟這麼一整,全都屏住呼吸,從今往後就在兩大世家内過名錄了。
顧回舟接過手,掃視一眼群臣,一個個心驚膽戰的表情他看了舒心,“朕诏曰:冊封将軍韓季青為鎮國大将軍…… ”
顧回舟把聖旨交給崔祥祝,擡擡頭,“崔祥祝,把金甲虎符一并交給将軍。”
“謝陛下!”韓季青上前,眼眶泛紅雙膝跪地接過聖旨,他雙手顫抖。
竟然是韓家……
而梁郃連三品都未晉升。
大臣們互相打量,這時候懊悔與得意都不能擺在明面上。
梁郃雙眼不可置信,他明明萬事安排妥當,怎會!
“陛下!”他大步上前,“陛下,臣認為軍功判定一事是否另有隐情!”梁郃怒視剛起身的韓季青,“臣自诩戰功赫赫,斷不會比韓将軍差半點!”
“對啊,梁将軍這般英勇善戰,怎麼會落在韓将軍頭上?”
“老陳,你寫的誰。”
“去去去,我才不告訴你。”
“日後可要仰仗韓兄了!”
韓大海不語,微微笑着。
梁複握緊拳頭,如今萬萬不能失去這二品将軍一職,梁家本就不穩,“陛下,臣亦認為此事有些許偏頗,可否容後再定!”
梁郃身側的幾位大臣對視一眼,咬咬牙,“陛下,臣亦認為可再行查驗。”
兄弟二人獨立于衆臣之外,顧回舟并不意外。他起身,擺手讓韓季青回去,身後崔祥祝早就準備好了東西,軍功冊端端正正被他擺放在側。
“愛卿,不滿意?”
顧回舟走下台,離那二人僅有一步之遙。他面上無奈,“拿過來給将軍與尚書大人瞧瞧。”
“是。”
崔祥祝碎步走到顧回舟左側,而另一名小太監與崔祥祝一同上前,停在右側。
“二位想先看軍功,還是想先看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