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處,小秋忽然行了跪拜禮,神色鄭重。
“宋晚秋以宋家血案起誓,此生絕不負公主信任。公主欲行,奴婢便為馬;公主欲斬,奴婢便為刀。若有違此言,宋家再無清白可能。”
“奴婢自知宋家血案難翻,其中勢力錯綜複雜,非公主一人之力能撼動。”
“也希望公主莫要因奴婢涉險,宋家之事本應奴婢一人承受,與公主無關。”
“餘生所求不過還宋家清白與護公主平安兩事。容奴婢自私,求公主莫要趕奴婢走,若有事發一日,奴婢以死明志,絕不牽連公主。”
說完重重磕了一頭。
阿筝默然不語。
實話來講,她是有些動容的。眼前之人也不過十幾歲,卻早早認識了人生的殘酷,還仍持有一顆玲珑心。
她自然知道小秋此舉不是在激她,而是内心真實想法。以宋家清白起誓足可見其心。
阿筝扶起了小秋,緩緩道:“聽聞前朝有一官員張生。胸有大義,心系民生。提出的政令皆為百姓考慮,惹得權貴不滿被暗殺于府中,政令随之消散。”
小秋聞言有些不解。
“我也有一言贈與你。”阿筝停頓片刻直視小秋,一字一句地開口,“莫要做那位張生。”
言畢便進了屋内,未管呆愣在原地的小秋。
能不能明白全由自身,在她看來,活着才有機會報仇,死了便是死了。
一捧灰塵而已。
待阿筝再次望去,小秋已不見蹤影。
她歎了口氣,拿出筆墨信箋,為夜晚之事做準備。
按小秋之前所說,目前宮中玉貴妃穩坐貴妃之位,其下是惠妃、娴妃、端妃。再之下是宋昭儀、趙修容、孫美人、李才人、周寶林等等。
太子霍元恪是已故皇後所生,聽聞在太子幼年,皇後因病去世,後位便一直處于空缺中。
玉貴妃育雙生子,四皇子霍元熠和四公主霍時月。
惠妃育有皇長子霍元禦和二公主霍容湘。
娴妃育有二皇子霍元慶、九皇子霍元封。
端妃育有七公主霍寒漪。
宋昭儀有三公主霍晚停和八公主霍歲安。
與原身不和的六公主霍靈秀是趙修容所生。
南修儀育有十一皇子霍元修,乃是宮中最小的皇子,今年四歲。
孫美人膝下是五公主霍詩雅。
李才人育有五皇子霍元展。
大公主已出宮嫁人建府。
十皇子霍元棋是宮女所生,聽聞也已離世。
原身名為霍引筝,是雲美人所生,排第九,與她原來的名字霍筝隻差一字。雲美人是地方小官之女,因難産離世。
不過阿筝倒是有一事不明。
原身外祖家雖是地方小官,于銀錢上或許無法關照,但對原身成長幾乎不聞不問。
顯然不合常理。隻不過一直服侍原身的人早已不見,現在也探究不出原因。
總歸自己得小心些。
算一算,她這位未曾見過面的父皇有二十多位妃嫔,長成的皇子公主也有十四位,可謂枝繁葉茂。
皇子公主的取名也很有些意思,皇子皆以元為中名,隻尾字不同。公主取名卻五花八門。
雜書上所說是因為太祖皇帝夢中受仙人指引的緣故。
阿筝隻想發笑。
思緒之間,案上三封信箋皆已完成。但從筆迹上來說,任誰也看不出這三封出自一人之手。
隻是……
阿筝甩了甩手,這具身體幾乎沒有養成書寫的肌肉記憶,以往定是荒廢了。
據她所知,皇子公主們皆會受啟蒙,待到一定年歲後,便可去國子監讀書進學,直到皇子成年、公主出嫁才算完成學業。
她如今已十二了,卻未進國子監。
也不知是原身太過隐形無人想起,還是有人刻意為之。
她還得思索想想怎麼争個上學的機會,以免言語之間露出馬腳。因此,懷秋宴上還要多一事。
阿筝樂了,娴妃無心插柳倒為她搭了個過橋梯,如此說來,自己作為受益之人自然要投桃報李。
想到夜間将行之事,阿筝開始期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