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天到的第三天,他們一起打車去舊金山當地的唐人街,出發之前,楊錦天還特意跟楊昭學怎麼收輪椅。接近農曆的元宵節,靠近唐人街的街道,人漸漸多了起來,出租車早早地靠邊,于是剩下的兩個路口,三人步行。
舊金山的街道在美國非常的具有特色,上坡下坡,高低起伏,正常走路還行,楊昭推着陳銘生的輪椅,走得有點氣喘籲籲,正在她準備停下來喘口氣的時候,楊錦天默默地接過了輪椅的把手,然後推着陳銘生向街道深處走,楊昭停下來,看着前方兩個人的背影,發出了會心的一笑。
進入唐人街,鋪面而來的中國元素,讓陳銘生感覺特别親切。
他睜大了眼睛,把這些異國他鄉的中國元素,牢牢地捕捉到視野之中,中國風的朱紅色立柱上,精緻的金龍浮雕在陽光下閃爍着金色的光芒。快到元宵節,大紅色的燈籠和各式各樣的彩燈挂滿了街道的兩邊。外加中國風的木質門樓,鬥拱、飛檐、脊獸,粵式風格的招牌、廣告和來來往往的中國面孔……點點滴滴都讓陳銘生特别欣喜。
楊昭一邊走着,一邊跟陳銘生和楊錦天介紹:“舊金山唐人街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這邊之前有很多從廣州香港過來的華人,所以這裡是亞洲以外最大的華人社區。陳銘生,我之前從唐人街買過點心,你還記得嗎?”
“是去年中秋節吧,你買了鮮肉月餅和牛舌餅。”陳銘生看着遠方,陷入回憶。
“對,你吃了兩個月餅就吃不下了,牛舌餅就嘗了一口。”楊昭佯怒。
“我那時候天天躺着,真的是一點都不餓。”
三個人一邊走一邊逛,不知不覺就到了飯點。他們找了一個港式的茶餐廳,門口有斜坡,地方很大,也很雅緻。
楊昭把菜單遞給楊錦天,“小天,你點菜,你想吃什麼就點什麼,我們都行。”
楊錦天翻看菜單,選擇了一些比較經典的菜品,然後擡頭問:“你們吃什麼主食?”
楊昭在手機上回信息,沒顧上回答,陳銘生直接說:“我都可以,給你姐姐點個雲吞面吧,她喜歡吃面條。”
服務員先把飲料端上來,飲料放在靠近陳銘生的一邊,“小天,你喝哪個?”
“我喝楊枝甘露。”
“好。”
陳銘生把裝楊枝甘露的杯子放在楊錦天的面前,然後給楊昭端了一杯熱奶茶。
“怎麼給我這個?”楊昭指了指杯子。
“你這兩天最好不要喝涼的。”楊昭想了一下,她前幾天來大姨媽了,還跟陳銘生說,她肚子有點痛。
菜很快端上來,陳銘生正好坐在上菜的位置,就幫服務員把菜往中間移。其中有一個很燙的鱿魚啫啫煲,服務員随手就推到了楊昭面前,陳銘生卻把這個菜放到了桌子靠中間的位置,他怕楊昭夾菜的時候,燙到右手。
叉燒雙拼、咖喱魚蛋、蝦仁芙蓉滑蛋……海有幾樣精緻的小茶點,滿滿地擺了一桌子。楊昭夾了一筷子鱿魚,可能有點辣,楊昭微蹙眉頭,有點想打噴嚏,陳銘生趕緊給她遞了一張餐巾紙。
三個人邊吃邊聊,楊昭一直在問楊錦天大學的生活,課程、住宿、食堂……楊錦天開心的跟他們分享着大學的點滴。楊昭想夾一個咖喱魚蛋,但是魚蛋很滑,夾了幾次都夾不住,陳明生笑了,用筷子一下夾起來,直接放到楊昭碗裡。他偷偷看楊昭吃魚蛋的表情,他感覺楊昭喜歡吃,于是又夾了兩個魚蛋放在楊昭碗裡。楊昭擡頭,正迎上陳銘生的笑,“喜歡吃,就多吃點。”
“嗯,你也吃。”
三個人繼續一邊吃一邊聊,這頓飯吃得很慢。
過了很久,楊昭放下筷子,陳明生遞給她一張餐巾紙,“吃飽了?”
“沒有吃飽,是吃撐了。”
“這就吃撐了,沒感覺你吃多少啊。”
楊昭指了指面前的碗,“你看看多大一碗,你給我點的,雲吞面——”最後三個字楊昭故意提高了音調,一字一頓,說完之後,還打了一個嗝。
陳銘生笑得撐在輪椅的扶手上,陳銘生一邊笑一邊說:“是是是,确實是吃撐了。”
楊錦天坐在他們對面,看着他們有愛的互動,楊錦天覺得他們之前的感覺,好像超過了愛情,更像是親情,那種愛情和親情交織在一起的神秘化學反應,讓吃飯這樣的小事,都變得愛意纏綿。他情不自禁的想,人生,找到一個這樣的知己,足矣。
吃完飯,楊昭想去金門大橋附近逛逛,然後就回醫院,但是陳銘生卻堅持要去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你什麼時候對藝術開始感興趣了。”楊昭有點不解,低頭看陳銘生。
“天天受藝術家耳濡目染,自然融會貫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