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工坊裡,看着一摞摞打包好的書,施黎心中百感交集。
今天這些書就要運往外地,等到了地方,本地的書應當已賣了一段時間,回了錢後,施黎打算劃出一部分,在外地幾個重點書齋也打一波宣傳戰。墨痕書齋的名聲不能光在這座小縣城響亮,要在外地也有名氣才行。
雖然墨痕書齋在施黎接手前幾乎倒閉,可趙家在外地書齋的銷售渠道卻有很多。這就是有錢有勢的好處,雖然鋪子很可能開不下去,但關系卻到處都有。
因為施黎的出現,趙家這些本來用不上的關系和渠道,也重新煥發活力。第一批三萬本貨,由趙仙稼親自押運。雖說趙林不受繼母的待見,但該走動還是要走動,正好這次押貨的同時,順便各處拜訪送禮。趙林人不到沒關系,每年各種重要節日的禮可不能落下。
施黎和趙長安眼也不錯的看着工人把貨搬上船,趙仙稼也在一旁跟工坊的頭子趙前倫談論着出貨的事情。等一切就緒,趙仙稼便辭别了衆人,乘船遠去。目送着商船消失在天際,施黎的心也不由得提了起來。
“這一去千裡,遠處的事情我們就使不上力了……”
趙長安很能理解施黎的憂心,這實在不能算小生意,若是賠了,不僅對施黎是巨大的打擊,趙家也不會太輕松。
“盼山,既然遠處之事無能為力,你我何不關心眼前呢?”
施黎收回心神:“長安,你說得對。走吧,我們回去準備明天這一場好戲。”
扶峰縣近來很是熱鬧的,大夏天裡,天氣炎熱,又并沒什麼重大節日,往常的日子是乏味得可憐,有錢有勢的自然不算在其中,他們總有享受的法子。可沒錢沒勢的,或者錢不夠多的人就無聊得很了。一天的勞累後,就連回家造人的熱情都仿佛被暑氣沖散。
茶樓酒館的人也相應減少,天太熱,誰也不想往人堆裡紮。可最近,扶峰縣城有兩樣東西打破了這樣乏味的平靜,一是喚作‘冰雪凝晶’的東西,味道不說獨一份,口感卻很新奇,不知道是從哪兒傳出來的,一開始是小攤小販挑着在賣,後來茶樓酒館乃至飯店都引進了,總之是很快傳遍扶峰城。新東西新嘗試,也引起了一些議論,不過對這樣的小食,雖然喜歡,談論得卻也不多,偶爾閑暇提一嘴罷了。
另外一件就有得說了,是關于縣城裡的墨痕書齋。這家書齋年紀大一點的人印象比較深,過去也曾紅火過的,不過後面就沒什麼消息了,大家買書都是去陳氏書肆,他們家的書鋪就開在鬧市,西還總比墨痕書齋便宜一些,而墨痕書齋不僅地方偏遠,市面上流行的話本總是難以找到,不過賣些經史子集撐着架子,苟且活命,可那些東西尋常有幾個人去買?漸漸地,陳氏書肆越來越火熱,而墨痕書齋卻越來越不行。
不過今年墨痕書齋聽說來了個新掌櫃,不知道抽了什麼瘋,竟然在城裡四處派送單子,免費讓人看故事。這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可真少見,一開始還有不少人等着看笑話,可沒想到那單子上的故事真是好看,尤其是配上畫,讓人看了還想看,加上又是免費的,随便什麼人都能拿到,一時間城裡幾乎是人人都曉得了有一個叫畫皮的新奇故事。隻是那書齋的新掌櫃實在可惡,好好的故事非要分成幾次講,讓人看得抓心撓肺,氣死個人。不過人家又不收錢,罵也沒地方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