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淵也笑了起來,然後看着張氏,眼睛發亮的道:“娘,我和二丫剛才去後山,看到私塾裡的孩子們都在讀書,娘,我也想去讀書,将來考秀才。”
“好,好,去讀書,去讀書,娘明天就去找姜先生,讓你去私塾裡讀書。”張氏立刻便道,心裡高興,又有點忐忑,怕林仲淵便的聰明隻是一時的,過一段時間可能還會變傻。
到這裡,她覺得還是找個大夫給林仲淵看看比較安心。等明天去縣城賣鹹菜的時候,就帶林仲淵去杏林堂一趟。
不過,林仲淵突然變聰明,她還是非常高興,當即便殺了一隻雞,炖了起來。又炒了幾個雞蛋,和時令蔬菜,做了一桌美味來慶祝。
這天晚上,張氏躺在床上,興奮的大半夜都沒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她便将兩個孩子喊起來,将昨夜剩下的飯菜熱熱當早飯,吃完之後,便帶着孩子趕着驢車去縣城了。
杏林堂的王老大夫在本地很有名氣,拉着林仲淵的手把了半天脈,又問了林仲淵許多問題,最後得出了一個林仲淵的身體非常健康,頭腦十分聰明,一點問題也沒有的結論。
張氏這才放了心,開開心心的領着倆孩子回家,當天便拿了一籃子雞蛋和一塊肉,帶着林仲淵去了私塾裡,要找先生說說,讓林仲淵上學。
鄉下人沒什麼錢,給先生的束休都是糧食雞蛋之類的吃食。張氏怕林仲淵在私塾裡被其他孩子欺負,想讓先生多照看着一些,便多送了一些雞蛋和肉。
事情辦得很順利,第二天一大早,林仲淵便去上學了。
張氏有些不放心,拉着杜月婵在教室的窗子外面觀察了一上午,發現林仲淵沒被欺負,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才放心的帶着杜月婵去賣鹹菜了。
從這之後,林仲淵便開始了他的學生生涯。
他學習認真,又變得非常聰明,不論是讀書還是寫字都學得非常快。很快就成了班上了學習最好的學生。
杜月婵對他可以讀書學字表示十分的羨慕,說可惜私塾不收女學生,不然的話,她也能像他一樣去上學就好了。
林仲淵聽她說也想要學習,便每天放學回家後,将自己在私塾裡學的東西交給她。如此過了幾天,杜月婵也學到了幾個字,并背會了三字經,還學了一點弟子規。
林仲淵
杜月婵想賣紅豆糕,每次路過糕點鋪時,都會眼巴巴的看向櫃台上的紅豆糕。張氏每次看到她眼饞的模樣,都會給她買一塊紅豆糕。杜月婵吃了兩次,就對張氏說這紅豆糕太貴,能不能買了材料自己回家做。
張氏不差這點小錢,當即便帶着杜月婵去買了面粉,紅豆,糖,油等物,回家試着自己做。
張氏是會做紅豆糕的,但做的不如糕餅鋪賣的好吃。但杜月婵非常喜歡吃紅豆糕,就算一開始做的不好吃,還是堅持要自己做,這樣做了幾次,竟是越做越好吃。張氏原本為了省錢,是舍不得吃的,但吃了兩次之後,竟是停不下來了。
“二丫,你這手咋這麼巧,做的紅豆糕這麼好吃呢!”張氏拿着一塊紅豆糕,吃的滿口生香,覺得這紅豆糕簡直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糕點,吃一百年都吃不膩。
“好吃。”林仲淵也邊吃邊道。
杜月婵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一副腼腆的模樣。
張氏本來還想去給林仲淵他大伯三叔家一家送幾塊紅豆糕,結果因為紅豆糕太好吃,一個把持不住,竟是剛出鍋就被三人吃光了。
杜月婵扭着手指,鼓起勇氣道:“娘,我做的紅豆糕能不能拿去跟鹹菜一起賣?”
張氏一愣,沒想到杜月婵會有這樣的想法。
縣城的生意人也是很排外的,當年她為了在縣城裡賣鹹菜,便曾被那些個賣鹹菜的貨郎一起排擠。所以現在杜月婵提出要賣紅豆糕,她腦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不是這紅豆糕能賺多少錢?而是那幾家糕點鋪子,若是知道了他們在賣紅豆糕,會不會來找他們的茬。
畢竟,杜月婵這紅豆糕做的可比那幾家糕點鋪子做的好吃多了,若是拿去縣裡賣,多半會搶了那些人的生意。
但這紅豆糕又這麼好吃,若是拿去賣,肯定能賺不少錢。
張氏日常就是做買賣的,腦子裡一想,就知道這紅豆糕肯定能賺錢。若是就這樣不賣了,也未免有些可惜。
她有些糾結要不要賣這紅豆糕,不過,就算要賣紅豆糕,也不急在這一時,倒也不用現在就做決定。
張氏考慮了幾天,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大不了等那幾家糕點鋪子找來,他們再不賣就是了。
于是,張氏賣鹹菜的驢車上,又多了一籃子的紅豆糕。
鹹菜的味道非常濃郁,每次張氏掀開鹹菜壇子的蓋子,那味道就能飄出去老遠。買鹹菜的人不用聽吆喝,隻要聞着這味道,就知道賣鹹菜的來了。
紅豆糕與鹹菜是有些不搭的,不過,買鹹菜的人多,這麼多人裡,總會有人去看鹹菜旁邊的紅豆糕,有些人掰下一小塊紅豆糕嘗了嘗之後,便立刻買了幾塊。
紅豆糕比鹹菜貴了一倍,但也比糕點鋪子裡賣的便宜一些。第一天,他們準備的紅豆糕不多,隻賣了幾十文錢。但第二天,昨天買過紅豆糕的人見到張氏過來,便立刻急匆匆的買了幾塊,說是家裡的孩子吃了那紅豆糕,哭着鬧着還要再吃。惹得旁邊那些本來沒想買紅豆糕的人,也不禁覺得那紅豆糕應該很好吃,于是也跟風買了一些。
這些人吃了紅豆糕,都是驚為天人,吃了第一次,還想再吃第二次,于是,來買紅豆糕的人越來越多,紅豆糕也越來越供不應求。往往是剛推出去不久,就被人搶光了。
家裡的收入一下子多了一倍,張氏每日數着口袋裡的錢,笑得合不攏嘴。隻恨那闆車太小,一次裝不下太多紅豆糕。
紅豆糕的名聲很快便傳了出去,縣城裡很多人都知道了,那個賣鹹菜的張氏賣的紅豆糕,比縣城裡李記糕點鋪賣的糕點還好吃。
不出張氏和杜月婵所料,他們的紅豆糕名聲傳出去之後,果然,便有糕點鋪的人找上門來了。
不過,出乎張氏的預料,那糕點鋪的掌櫃不是來找茬的,而是來買他們的紅豆糕方子的。
來的掌櫃姓吳,吳掌櫃提出用五十兩銀子的價錢買下紅豆糕的方子,并要求他們以後不能再賣紅豆糕。
張氏沒答應,一是她根本不想賣這方子。二也是覺得太虧,别看這紅豆糕是小本買賣,但她算了算,就她這闆車上賣的這些,一斤賣六文錢,一天能賣個二十幾斤,算下來一年就能賺三四十兩銀子了(一兩銀子約等于七百文錢)。為了五十兩銀子,就不賣紅豆糕,這是當她不會算數呢!
吳掌櫃後來将價錢提到了60兩,張氏也沒同意,最後吳掌櫃甩袖而去。
吳掌櫃走後,陸陸續續又有幾家糕點鋪來買紅豆糕的方子。提出的要求都跟吳掌櫃差不多,都是不準他們繼續賣紅豆糕,也不準他們将方子再賣給别人。但出的價錢卻比吳掌櫃高些,最高有人出到了100兩銀子。
杜月婵是想要賣方子的,100兩銀子在這裡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有了這筆錢,她已經可以做許多事情了。但她并不打算在這個小縣城賣方子,這紅豆糕的方子若是拿到府城去買,價錢起碼能再翻一倍。
不隻有紅豆糕,她還會做桃酥,老婆餅,雲片糕,紅棗糕等等……每一樣都是跟現代的頂尖大廚學的,若是能一樣賣個幾百兩,她就不用愁資金問題了。
不過,她想去府城賣方子,倒也不隻是為了賺錢。
張氏雖然讓林仲淵進了私塾,但鄉下的私塾先生比起有名的大儒,終究是差了許多。林仲淵既然要走科舉,她自然要盡力為他找來最好的先生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