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這個發現讓我吓了一跳,怎麼壁畫上會出現有狐狸耳朵的人。這顯然是一支送嫁的隊伍,穿着紅色的嫁衣的女子應該就是去嫁給皇帝的,她坐在步攆上微笑着,似乎十分滿意這一場婚姻。我仔細看着那個穿着紅色嫁衣的女子,耳朵的地方被頭發蓋住了,我去看她頭上有沒有耳朵,可是那裡被堆疊的飾品遮住了,我依然沒有看到她有沒有狐狸的耳朵。
我着急去看下一幅壁畫,這副壁畫上是一個年輕的帝王,他衣着華麗,拿着酒杯與那紅衣女子花前月下,醉酒當歌,一副恩愛的樣子。那紅衣女子月下起霧,風姿綽約,即便是在幾百年以後的現在看過去依然令人心動不已。
我又去看下一幅畫,那女子孤身一人站在花前月下,卻不見帝王的身影,她的手輕輕按在肚子上,擡頭看着月亮,這個時候,因為她擡頭的關系,我看到她雲鬓微斜,露出小小的狐狸耳朵。我小聲的“啊”了一聲,看着那女子十分震驚。
在壁畫中,常常為了歌頌墓主人的功德而将墓主人神化,比如我們之前進的七星魯王宮等地方,都将墓主人的生平描述地神乎其神,那這位妃嫔被描述成狐狸精好像也……不是那麼過分了。
在上古神話中,神族的分支塗山氏便信奉狐狸,并以九尾狐為氏族圖騰,塗山氏的女嬌嫁給了上古皇帝禹,在傳說中,狐狸一直為祥瑞之獸,象征王者興,直到唐朝後逐漸沒落,形象也是與風月女子聯系在了一起。
可是令我不解的是,唐朝時期還不算明顯,但在宋朝時,人們對于狐狸的印象已經很差了,如宋《侯鲭錄》卷八便有坊間記載“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以九尾狐代妓女,說明狐狸的風評極差,為什麼這個妃嫔還要用狐狸的形象來描寫自己的生平?
大概是因為我發出了聲音,所以胡璃湊了過來:“怎麼啦,怎麼啦?”
我不理他,其實在我心裡已經把他認定了是幻覺,因為這個人不可能出現在這裡啊。反正是幻覺,我當然不用對他客氣,對他翻了一個白眼,再去看下一幅壁畫。這副壁畫也是這裡的最後一幅畫,也是被剝蝕地最厲害的一幅畫。
這壁畫很不完整,但是卻能看到這紅衣女子離開了皇宮。她坐在步攆帶着幾個年輕宮人離開了皇宮,皇宮部分被腐蝕地十分厲害,我大概能看出是皇宮的樣子,至于城樓上是不是有人相送就不得而知了。
這裡就很奇怪了,其實我當初聽到這是一個妃子的墓就心存疑慮,怎麼嫁入皇家還能回來的嗎?這古代的禮法與我們現在可不同,你說你婆家不樂意呆了,想回娘家就回了,最多有人說你幾句,那現代人心理抗打擊能力強,随你怎麼說呢。可那時候可不同,宋朝是一個很重禮法的朝代,唐代倒是還有和離,到了宋代基本上就非常少了,更何況是皇家呢。
在皇宮中,能離開的皇宮回到娘家的妃嫔根本不存在啊,怎麼這個女子就這樣回來了呢,看這樣子倒也不像很落魄地被趕回來。
我心下疑慮,又去看第三幅壁畫,壁畫上那女子擡頭望月,身形寂寥,是和皇帝感情不好了嗎?看過這麼多的宮鬥劇,我都知道皇帝是大豬蹄子,能得一時寵幸已是萬幸,更别想長久的寵愛了,你以為你是楊玉環嗎……就算是楊玉環,最後還不是被賜死了嗎。
但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呢,我看看第三幅畫,又看看第四幅畫,總覺得有什麼奇怪的聯系,但是一下子又說不出來。
“這是因為沒有子嗣,所以被趕出來了呗。”胡璃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轉頭一看,他抱着肩膀,另一隻手支着下巴看着這幾幅壁畫,他看向我,“狐狸又不能懷上人類的子嗣。”
我将信将疑地看向那壁畫,聽他那樣說覺得好像是有那麼些意思,我看他又看看壁畫,指着最後一幅壁畫說:“看那女子的樣子,離開皇宮并不難過啊。”一般被趕出去的話,不是應該很難過嗎,更何況在皇宮中能留下子嗣的妃子實在是太少了,這些女子一般在皇帝死了以後,身份高的一些殉葬,身份低的守陵,這樣看來這位女子能離開皇宮也是不錯。
我看了一會想着,難道是這女子因為皇帝之愛不長久,又無子嗣,所以心灰意冷,想辦法離開了皇宮,回到了這裡定居?
我忽然看向胡璃:“你說狐狸不能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