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姬被她兒子的一番言論給鎮住了。半晌,她才蹙眉道:“你怎麼會想到逃去楚國?”
當然是因為他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啊!秦漢唐心中的小人兒叉起了腰。
不過在趙姬面前,他還得表現出一副可靠的樣子來。
沒辦法,他的年齡在這裡擺着,周圍的人本來就很容易不把他說的話當回事。他要是再不表現得可靠些,他該怎麼讓趙姬按照他說的去做呢?
“楚國疆域遼闊,地勢複雜。一旦我們進入楚國,隻要我們找好路線,别說秦王,就連楚王想要尋找我們的下落,都十分困難。這樣一來,我和弟弟的小命不就暫且保住了嗎?”
秦漢唐道:“秦楚關系微妙,兄長還沒有親政,他應該不會直接來楚國要人。”
為什麼說秦楚關系微妙呢?秦楚兩國近幾代一直在聯姻,但一旦有機會,兩國該捅刀子就捅刀子,絕不會手軟。
嬴政的高祖母宣太後就是楚國人,她還給自家秦王兒子娶了個楚國公主,然而這對改善秦楚關系并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她有一個不做人的兒子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嬴政的曾祖父,他主打一個不騙陌生人,專騙自家親戚。
秦昭襄王一邊做着楚懷王的女婿,一邊利用這層關系把老嶽父騙到秦國來做人質,獅子大開口,讓楚國割讓大片土地給秦國。
楚國當然不同意。不就是楚王被抓了嗎?有什麼大不了的?換一個楚王不就好了?
于是乎,楚懷王被抛棄了,他的兒子楚頃襄王被推到了前台。
雖然楚懷王這個人質失去了作用,秦昭襄王還是沒放過他。他千辛萬苦逃到别的國家,又被秦昭襄王抓了回去。楚懷王最終隻能客死他鄉,郁郁而終。
新繼位的楚頃襄王蒙受這等奇恥大辱,氣得要跟秦國斷交。
秦昭襄王這個霸道的家夥才不跟楚頃襄王講道理,當時他還有大殺神白起在手呢,怕什麼?講不服,那就開打好了!
嚣張霸道的秦軍一路打到了楚國當時的都城,燒了楚王陵,逼得屈原投江自盡了……
想到這裡,秦漢唐就不由唏噓。上課的時候,老師一提到“愛國詩人”屈原,總會說他是“殉國”身亡。
以前秦漢唐不了解曆史真相,還真以為“殉國”意味着楚國亡了,楚國亡了意味着秦始皇派人去滅楚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秦漢唐都覺得屈原投江是秦始皇害的。
那時候的秦漢唐可沒有料到,屈原自盡都快二十年了,秦始皇才剛剛出生,秦始皇這口鍋真是背得好冤枉。
言歸正傳,楚國都城被人攻占了,楚王陵被秦軍燒了,楚國王室和貴族們被迫逃到别的地方去。
那會兒,對于屈原來說,楚國恐怕與“亡國”也沒什麼兩樣了吧?
楚王爛泥扶不上牆,楚國貴族們隻一心關注自己的利益而不關注國家的利益,屈原有本事卻得不到重用,難怪他會如此絕望。
打了敗仗的楚頃襄王想要硬氣,卻沒辦法再硬氣。他把自己的太子派到秦國為質,這個太子還在秦國留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昌平君芈啟。
這個太子他本身不出名,但他有一個赫赫有名的發小,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
楚頃襄王病故的時候,太子想要趕回楚國繼承王位,卻被秦昭襄王給拒絕了。也不知道秦昭襄王是不是想故技重施,扣着這位太子跟楚國談條件。
太子一想到他祖父楚懷王的待遇,吓得連夜出逃。當時,就是黃歇幫他出謀劃策逃回了楚國。
太子回到楚國繼位之後,很是老實了一陣子。那會兒,秦楚聯姻還在繼續,秦昭襄王的太子死了,嬴政的祖父安國君被立為新的太子。
由于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便立了華陽夫人為正室。這位華陽夫人,便是一位楚女貴女。
後來,嬴政他爹嬴異人想要争取太子之位,還曾經在呂不韋的指點下去讨好這位華陽夫人。他穿着楚服出現在華陽夫人面前,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子楚”。
華陽夫人沒有自己的孩子,她見嬴子楚這麼上道,當然會選擇支持嬴子楚上位。
不過,華陽夫人能夠影響的隻有她的丈夫,她影響不了秦楚兩國的最高統治者。
曾經在秦國為質的太子,也就是楚考烈王在回到楚國之後,起先一直在秦昭襄王面前做小伏低。等到秦國深陷長平之戰的泥澤,楚考烈王就蠢蠢欲動了。
楚考烈王先是幫着趙國守住了邯鄲城,讓趙國避免了被秦國吞并的命運。随後,楚考烈王聽說秦昭襄王殺了白起,他差點沒笑掉大牙。
白起是什麼人?他不僅在長平坑殺了四十萬趙軍,當初攻打楚國都城、燒毀楚王陵也是他幹的!對白起恨之入骨的可不止趙人,楚考烈王同樣也對白起恨得牙癢癢!
如果要在楚考烈王心中列個排名表,秦昭襄王多半就是他最恨的人,白起則是他第二恨的人。
現在,他第一恨的人,殺了他第二恨的人,他能不高興嗎?沒了白起,說不準秦國這霸主的位置就要保不住咯!
楚考烈王抓住機會開始搞事情,撺掇周赧王做牽頭人,聯合其他國家一起痛打落水狗。
結果嘛,周赧王很興奮,他已經當了太久的吉祥物了,他很需要刷一把存在感!楚考烈王很激動,想看看能不能趁此機會從秦國身上狠狠撕下一塊肉來。其他幾國卻表現得興緻缺缺。
說好的大家夥兒手拉着手一起幹翻秦國,真到了需要出人出力的時候,一個個都蔫菜了。
除了燕國意思意思,派了點兒人過來,其他幾國都放了楚考烈王鴿子。
楚考烈王就算再怎麼想幹秦國,也不能帶着燕國派來的那點人往前沖啊!至于周赧王的那點老弱殘兵,連甲胄都湊不齊,已經被楚考烈王自動無視了。
總之,楚考烈王想趁着秦國虛弱的時候要秦國的命,計劃很美好,但過程很失敗。
不過,好在他還比較聰明,沒有自己做這個牽頭人,而是把牽頭人的位置讓給了周赧王。合縱攻秦的計劃失敗之後,也是周赧王首當其沖,承受了秦國的怒火。名存實亡的周王室這回是徹底名亡實也亡了。
楚考烈王則夾緊尾巴,繼續在秦國面前表現出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來,仿佛這件事不存在一樣。
從種種事迹可以看出,楚王在秦王面前表現得那麼老實,也不是真老實,而是虛與委蛇。
可以說,楚國與秦國淵源非常深。不過,即使互為姻親,也不影響秦楚打生打死。
聯姻隻是一種策略,能夠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
誰要是真因為娶了别人家的公主,或者把自己的姐妹和女兒嫁到别人那裡去,就把親戚當做自家人,那才是要完蛋。
秦漢唐選擇楚國作為出逃地,是有原因的。正是這種亦敵亦友的關系,讓楚國不會對秦王的話言聽計從。
楚王,看似唯唯諾諾,實則一身反骨!
趙姬倒是不知道這麼多彎彎繞繞,她純粹是為自家兒子想要逃出秦國感到震驚。
震驚過後,她又有些理解兒子的選擇。如果嫪毐的行動真的失敗了,整個秦國對于阿大和阿小來說都将不再安全。這種情況下,逃到别的國家去,對于阿大和阿小來說反而是一種出路。
不過,趙姬對秦漢唐的選擇還是不大贊同:“為什麼要往秦楚邊境跑呢?為什麼不往秦趙邊境跑呢?”
趙姬是趙國人,提到出逃,她自然第一個就想到了自己的母國趙國。
雖然趙姬在趙國有很多并不美好的回憶,但在熟悉的趙國與陌生的楚國之間,她還是更傾向于趙國。
“若是你必須要出國避難,可以選擇趙國。”趙姬認真地道:“阿母的族人都在趙國,有他們幫忙照拂你,阿母也能放心一些。”
秦漢唐:“我相信阿母的族人會好好照顧我和弟弟,但我不相信趙王……阿母,你也曾在趙國待過,不知道你見沒見過當今趙王?萬一兄長要讓當今趙王把我們抓住送回來,你覺得趙王會不會聽他的呢?”
趙姬:“……”當今趙王是誰來着?實不相瞞,她得好好想想!
她就記得她和嬴政回秦國的時候,在位的趙王是趙孝成王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