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锴汗顔。
眼前的孩子叫朱琰。今年十五歲,開學高一。
十年前,朱淩的哥嫂不幸在一次車禍中去世,留下這個唯一的兒子由爺爺奶奶撫養。紀锴和朱淩結婚後,考慮到朱淩母親年紀漸長、精力有限,就把這個小侄子接到了他們家裡。
漸漸的,朱琰還稱呼朱淩還是“小叔”,卻改口喊了紀锴“老爸”。
……
紀锴家樓上,住着一對醫生X畫家的和諧夫夫。
按照“南叔”雷南雨的說法——“紀锴,你還記得你剛搬來時請我去你家做客那次麼?你家紅木地闆擦得反光,可是鞋櫃裡既沒鞋套、也沒拖鞋。”
“你自己穿個涼拖在屋裡晃來晃去。還一臉熱情地招呼我‘快進來’‘快進來啊’啊,我想了半天都沒想到我要怎麼進去。”
“待客之道尚且如此。可以想你倆能把小孩照顧成什麼樣。”
紀锴真的不是不關心兒子。
實在是天生性格過于是大大咧咧、得過且過,對别人對自己都是如此。
朱淩工作又忙,導緻小朱琰被樓上那對看不過眼的夫夫直接承包。
自打和樓上鄰居開啟“共享養兒”模式,朱琰褲腳也不皺了、發型也變帥了、在好飯好菜的滋養下連皮膚都變好了,夏令營結束也有人接了。
“抱歉抱歉,實在對不起啊小琰,我是真的給忘了!”
“嗚,”少年噘嘴,一對黑貓眼轉了轉,“那,罰張五十的吧?”
……也多虧了這孩子是小天使,收了零花錢就從來不記仇。
要是換成其他玻璃心的孩子,遭遇這三年間因為紀锴心大而導緻的各種艱難困苦,估計是沒辦法歡樂地一邊喊着“老爸”一邊小兔子似在他懷裡蹭來蹭去了。
家長會忘記出席。“老爸,被老師罵了,二十。”
生活費忘了給。“十天的延遲利息,三十。”
從不像别的家長一樣提醒你天冷要加衣、下雨要帶傘,以至于少年各種落湯雞、雪人狀回到家裡。“五塊精神損失費。”
隻要放假回家住,每天早餐的烤面包必混入一隻煎焦了的荷包蛋。“老爸,一隻一塊,咱們按月結吧。”
網上所有“千萬不要讓老爸帶小孩”的新聞,感覺每幅圖都是紀锴人生的真實寫照。
即使如此,父子關系依舊良好,完全是上天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