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之認為既有神迹出現,陛下又不是個短見的,日後定有法子治他們,而且這叛軍現在可還沒影呢,以後也未必會起事。朝内官員更是毫無動作乖順得很,倒是戾帝這才幾年局勢就糜爛至此。
禮部侍郎:最好無人記載,否則馬上就入土了。
做人從貪污到入土。
【《光啟大帝》 戾帝殿試前十天,科舉舞弊事發。梁朝實行南北榜政策,南方考題洩露,以防萬一,所有學子均被召回重考】
【本次科舉主考官之一翰林學士蘇玉重整考題冊時發現有一冊考題丢失,懷疑科舉考題洩露,彙報情況給戾帝】
【“如此重大之事,朕交予你,你如今告知朕考題洩露。隻有你們翻閱過考題,你高低也是失職之責”,戾帝在大殿内走了個來回,氣得很了直接向蘇玉砸了一套茶具】
【蘇玉頂着滿頭血回到檔藏閣,反複整理了一遍題冊,确認少了一冊後,他自願跟着金甲衛入獄】
【見拷打主考官無果後,戾帝着眼于那些重試的學子,并令官員一一對照之前所寫試卷,嚴重不符者被判為舞弊,關入牢獄聽候問審】
【“此學子竟一字也寫不出,可我見之前所寫可謂是佳作,判舞弊,”巡查者是兵部侍郎,他依诏帶兵前來把守京城考場,不過三十分鐘寫不出的、放棄的、下筆如有神的,各有各的,甚至有想服毒自盡的】
【還好他發現得早,又是一個人證,不知是心虛還是為人指使,統統看起來便是】
【光是京城就有不少舞弊現象,怕是不隻南方試題洩露啊】
【轉送京城大牢後此人證死因不明】
【調查結果表明,隻有京城和南方諸地舞弊現象較嚴重,且三位主考官中的一位洩露試題給達官貴族】
【“陛下,我不是因利而做出此舉,而是他們逼我啊,望陛下明察!”】
【“陛下,這便是此人肆意攀扯了,我們也就是說說,誰知他馬上就洩題給我們呢?”一位三品官員上前指出他的失職之處,我們固然有索要試題之舉,他卻是洩題了啊】
【帝賜其死,舞弊案涉及官員以金錢奉之,帝譴責不到之處,後收之】
【至此,轟轟烈烈的元貞科舉舞弊案伴随着主考官死或流放、舞弊人員禁三代科舉、帝收金略過結尾,此次科舉所選學子并未在元貞年間得帝重用】
【隻能說虎頭蛇尾,亂七八糟地就略過了這麼嚴重的舞弊案。而且莫名其妙死了一堆人,戾帝還一點沒在意的樣兒,太難受了。洩題的主考官說的話一看就有很多信息,戾帝見錢眼開不要太明顯】
【就這樣拉下去殺了,潦草得不行了】
【合理懷疑戾帝鑽錢眼裡了,得了錢就不在乎一切了。南方那麼嚴重的科舉舞弊,也就這樣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地過去了。搞出這麼一攤事的前朝人和貪官污吏就這樣又潛伏起來了】
【蘇玉一個前途無量的翰林學士也給他發配出去了,戾帝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猜猜是誰逼主考官洩題的?猜對了,就是我們的大奸細前禮部侍郎,人可謂是抖擻精神地到處整事兒]
[不要緊,他蹦哒不了多久,到仁帝時就流放出去了,light直接給他宰了]
[蘇玉是真的慘,纰漏是纰漏,但總比另一個不管事的好啊,結果結局倒是一樣了,全家都流放出去了]
[……]
禮部侍郎:完了,費盡心思隐藏十幾年,沒有一點用處。
承明帝不懷好意地看着大奸細,終于是當他面披露了他的身份啊,演半天戲煩死人了,“禮部侍郎,你有何話要說啊,如若是辯解便不必了,你是什麼貨色,大家一清二楚。”
“臣無話可說,”禮部侍郎本想辯駁,聽這麼一說,實屬沒必要再糾纏下去,他老底怕不是都被他們掀完了,隻歎是天命在梁,籌劃多年,不如突如其來的神迹。
“我确是乾朝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