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優微微一愣,随即眨了眨眼睛:“你猜?”
我有些迷糊了,不确定這是不是她的又一個“玩笑”?但不管怎樣,我意識到她是不會直接告訴我答案了。
我在心裡深深歎了口氣,強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事件中來。
兇手行兇至少需要2分鐘,13:02時頂樓西側的樓梯間有李文新跟劉珊珊那對情侶守着,東側我也已經來到頂樓樓梯間,無論兇手從哪一側逃走,都應該會被目擊到。可是當我推開門時,天台上卻隻有蘇籁一個人。
兇手就這樣消失了,不在天台,也沒有被目擊到。
難怪學校将我當做最重要的嫌疑人看待,果然隻有我最可疑了吧。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柒優卻相信着我的清白,不如說,因為這件事,我們之間的交集變多了。
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讓我覺得足夠幸運了。
而且剛剛的分析提醒了我一件事:這是一場臨時的沖動犯罪,兇手不可能提前預謀好一切,他(她)從天台上消失隻是個偶然,是綜合各方條件後偶然出現的結果。
一定可以解開的。
.
我閉上眼睛,将發現屍體時的情況細細回想了一遍。
倒在地上、頭偏向左側的蘇籁,脖子上有一道淤青般的勒痕,死因是窒息而亡。她衣衫淩亂,顯然臨死前拼命掙紮過。
在她的周身,淩亂地散落着一堆書本——毫無疑問那都是屬于蘇籁的,兇手不可能将自己的東西留在現場。是蘇籁從教室帶去的那些書吧?
地上有一塊可疑的濕痕——今天豔陽高照,前幾天雖是陰天,卻也都沒下雨,那濕痕不是雨水留下的,會是什麼呢?
而且我記得,當時四周飄散着一股奇異的味道。
沖動犯罪,兇手不可能做得萬無一失,一定會有破綻留下。
我開始腦内模拟兇手當時的行動。
首先是根據小情侶李文新、劉珊珊的證詞,午後1點整,某人通過西側的樓梯去到了天台上——因為是一閃而過,實際上兩個人并沒有看清那道人影的模樣。這裡有兩種情況:一是此人正是蘇籁,她來到天台後,遭到了早已等在那裡的兇手的殺害;二是此人是兇手,蘇籁在午後1點前已經抵達天台,随後遭到了在1點整前來的兇手的殺害。
第二種情況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好友林文茜隻說跟蘇籁是在近1點的時候返回的教室,随後蘇籁就拿上書離開了教室,她可能在1點前就已抵達天台。
但是無論何種情況,1點整時,天台上有蘇籁跟兇手都是不争的事實。
兇手跟蘇籁認識,兩人開始交談,卻因此發生了矛盾,此時天台上沒有其他人在,兇手在一時沖動下,對蘇籁起了殺意。
兇手用手掐住蘇籁脖子,蘇籁奮起反抗,掙紮中弄亂了擺放在身邊的書本,以及……對了!那塊濕痕!
難道是……不,不,現場沒有那樣東西……但也有可能……
無論如何,終于找到頭緒了。
犯案後,兇手準備原路返回,他(她)小心翼翼推開一道門縫,卻發現西側樓梯口站着兩個人,如果在人煙稀少的這時被目擊到就不妙了,基于這樣的考慮,兇手必定會選擇從另一側樓梯離去。
可是那時我正站在東側天台門外,隻要門一開,必然會碰個正着。
怎麼做?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猛地睜開眼睛。
終于解開兇手消失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