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微泛起白時文敏就醒了。
她有些不大習慣與人同榻,再加上心中有事,于是盡管說來沒睡多少,也不願再躺着了。
……
迎面而來的一陣微風将文敏最後的一絲倦意也吹無了。屋外的雨已經停了,但天空仍舊霧蒙蒙一片。
或許今夜還有雨吧。
小院内按八卦圖布置的石階上仍殘留着由雨水沖刷上來的泥土,空氣中滿是雨後的清新涼爽。踏過院内的石階來到連接院外長廊的石拱門,文敏注意到了門口經曆一夜雨打卻依然翠綠挺拔的淚竹。
纖長的竹身猶自帶着雨珠,把那點點紅斑映得更加動人。
文敏又來到了昨日的竹亭。
将收好的蒲團放下,文敏盤膝在上面,開始了閉目打坐。
引天地靈氣入體行大周天運轉,借此與天地一息,感悟天地造化,是每個青雲入門弟子的必修法門,也是修行之基。
每日于日出之時引靈氣在體内連行七十二周天,以穩固自身筋脈,是文敏常年以來的修行習慣。隻是今日的日出應該是沒有了的。
當文敏再次睜眼時,已經過了半個時辰。
辰時三刻她需要去前鋒的正殿給年紀尚小的一些弟子講課。現在估計還有小半個時辰才到時間。
文敏思索了一下,還是決定去靜竹峰的小膳房。
靜竹軒的這小膳房,原是沒有的,因着她不喜在衆人面前用餐,而且靜竹軒離前殿也有不小距離,所以再經得水月的首肯後,就自己收拾了出來。
靜竹軒是小竹峰後山竹林的一處庭院,僻靜清幽。
據說這是從前水月同她師妹蘇茹的居所。不過後來,蘇茹嫁到大竹峰,就隻剩下水月了,直到後來收了文敏,和現在準備收的陸雪琪這兩個親傳弟子。
其實文敏原本也不是跟師父一起住在靜竹軒的,隻不過後來……水月出于某些原因,就讓文敏搬到靜竹軒了。
水月乃青雲門七大峰的首座之一,她慣愛清淨,文敏自幼時拜入她座下,這麼多年來,倒也習慣了這樣的靜。
在小竹峰,前鋒分有正殿和偏殿。正殿又包括有三堂,曰:靜思堂、靜膳堂、藥堂。供衆弟子修習功課和用膳等的使用。偏殿則相對簡單許多,隻一靜居軒而已。靜居軒内設有許多由回廊連接的庭院,為衆弟子的起居之所。
普通的修道者達玉清境三層便不易被病魔侵擾,而此處原本又隻她們師徒二人居住,自是不需備着尋常小病的藥草,是以文敏昨夜才得繞了半個峰去了前殿的藥房。
文敏邊走着,邊回憶着這些以後可能要說給陸雪琪聽的話,很快就到了。
隻簡單做了點不費事的糕點和茶水,就又回到自己的院子裡了。
把這兩樣東西一一輕放在入門的茶幾上,文敏越過畫有淚竹的屏風,看到了仍在睡夢中的陸雪琪。
她此刻已正面躺着,露出整個嫩白的小臉,雙頰粉粉的。也不知是又夢到了什麼,秀氣的眉正皺着。
文敏不自覺地走近前去俯下身,她的雙眸在看清陸雪琪的眉眼間時,失了焦距。
不知過了多久,仿佛過了半晌,又似隻過了幾息,文敏終于回過神,想起自己要幹什麼。替她掖好被褥,昨夜的兩層被子今早已經卸下一床。
此時屋内已有些明亮,她靜靜地看了半晌,最後猶豫地輕輕伸手撫平了她的眉間,又起身出了門。
站在已合上的房門前,文敏深吸了一口氣。
“怎麼會……”她自顧自呢喃自語一句,眨眨幹澀的眼睛,定了定神,這才快步走出院子,施展術法,往前鋒去了。
……
正殿的靜思堂内,文敏還是一身藍白弟子服飾,身姿盈盈,負手持書站在十幾個弟子面前。
她們大多年齡都在十歲左右,最大的也不超過十四歲。她們都是幾位師叔師伯近兩年新收入門中的小弟子,對道家法門的修行都還不大理解。
文敏每日辰時都會來這裡給她們講小半個時辰有關道家思想的名篇。修習法門則另有門内弟子傳授。
此刻她柔緩的聲音在安靜的堂内響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
今日辰時六刻都不到她就出了堂。
來到靜膳堂的内廚,文敏取了幾樣水月平常吃的早點,前往她常閉關用的洞府給她送去。
之後又去了偏殿的弟子居所,找采辦弟子服飾的師妹。
靜居軒的弟子門多是兩人一間,也有三人或單人的,不過是少數,文敏想尋常女孩子大概都是有些怕孤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