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辭看着這四個字出了神。
金茂片區是嘉南市有名的富人區,地勢偏高,這和上一世也不一樣。
看來她發的帖子跟郵件起效果了,這次基地的選址,去了地勢高的地方,恐怕就是為了預防,明年雪化後産生的積水。
這下業主群裡,一下子沸騰了。
曆經快兩個月的極寒天氣,大家家中儲存的物資都消耗完了,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物業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不僅有物資可以領取,還有基地可以進!這是救命的機會啊。
大家一個個全都踴躍報名。
最先報名的當然是鏟雪工作,得先拿到物資,有飯吃,才有力氣去基地。
于是物業為了方便管理,要求每兩棟樓,選出一名樓長,負責帶領兩棟樓裡的人,進行鏟雪工作。
之所以兩棟樓,也是考慮到目前小區裡的人數比以往少了很多,其中一部分人早就搬走了,去往更南方的城市,而另一部分人則沒挨過極寒。
很快,沈辭所在的8号樓和隔壁的9号樓共同選出了一名樓長,正是住在8号樓901的那個男人。
沈辭對他有印象,上回十三樓的老頭死了,十二樓的男人在樓裡大喊大叫,敲響901戶的大門,結果被兇了一通。
由此看來,九樓的男人脾氣不怎麼好。
沈梁山憂心忡忡地問:“阿辭,我們要不要報名?”
雖然外面雪停了,但溫度依舊沒有回溫多少,出去鏟雪還是很危險的。
沈辭道:“爸,媽,你們留在家裡,我跟哥出去鏟雪。”
參加鏟雪,不僅僅是為了分到物資,更是為了掩人耳目,不然他們一家四口人,一個都不出去,不是在變相地告訴别人,他們家目前的物資,足夠四個人吃喝嗎?
至于外出找物資,隻能先緩一緩,反正雪會停兩天,再說不鏟掉雪,外面的積雪太厚,出行也不方便。
陳玉蘭聽了道:“要不我們也去吧?多一個人,也能多拿一份物資。”
話是這麼說,可沈辭又怎麼忍心讓爸媽,去到外面那麼大冷的天裡幹活呢?
“媽你聽我說,現在外面的氣溫太低了,起碼有零下五十度,我跟哥年輕,底子好,受點冷也沒什麼要緊,可你們不一樣,萬一你們出了事,我們還得分心照顧你們。”
陳玉蘭一想,這也确實有道理,别到時候他們忙沒幫上,反而拖了孩子們的後腿。
她到底不好再堅持,隻得歇下一同去的心思。
之後,沈辭發消息在群裡,給自己和哥哥報了名,再穿好層層厚衣服,套上防寒服,戴好圍巾帽子,還有護目鏡,同哥哥一起,離開家門下樓去。
一走到門外,刺骨的寒風就從樓道裡,從窗戶外湧進來,像無數把刀子一樣,紮得人渾身發疼。
沈辭和沈銘來到樓梯間,一邊下樓,一邊就聽樓上樓下響起不少腳步聲,都是出來參加鏟雪工作的。
待到所有人都到樓下大廳集合,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男人,站到隊伍最前方。
男人長得人高馬大,一張圓圓的肥臉,被圍巾包裹住一半,目光透露出幾分兇狠,掃視衆人。
他做起自我介紹:“我是八樓的住戶,也是你們的樓長,你們可以叫我孫哥,業主群裡的消息你們也都看到了,我就不多廢話了,我身後有一堆工具,都是物業發下來的,大家拿了工具以後,出去鏟雪,記住了,鏟完雪,工具要上交回來,誰要是敢貪污,或者敢偷懶的,老子保證他一分物資都拿不到!聽明白了嗎?!”
“是是孫哥,我們明白。”
“對,孫哥放心,我們肯定勤快。”
隊伍裡,不少人連聲附和孫哥。
不管什麼時候,一個小團體隻要出現了頭目,就不缺上趕着巴結的人。
沈辭大緻掃了圈,他們兩棟樓加起來的居民不少,大多是陌生面孔,當然也有熟悉的。
熟悉的人裡包括住在三樓的王音和于良小夫妻,家對門的馮慶芬和她的老伴,八樓的何素銀。
何素銀的老公張興沒下來,應該是頭上傷還沒好,在家看小孩。
然後是住在十二樓,年紀三十來歲的青年男人,沈辭對他有印象,是他發現十三樓老頭死掉的事。
最後,剩下四樓,那個在群裡善心泛濫的女生。
對方長得比沈辭想象中瘦弱,身上衣服堆疊,最外面裹着厚厚的粉色羽絨服,再用圍巾和帽子把自己包嚴實,臉上戴了方護目鏡,露在外面的頭發油光泛濫。
沈辭打量其他人的同時,其他人也在紛紛打量别人,眼睛裡充斥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