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辭回到嘉南市後,發現爸媽這兩天也一直在到處奔波,忙着囤物資。
他們租了一個不遠不近的倉庫,把買來的東西暫時放進倉庫裡,就等着她回來。
沈辭打開倉庫大門,見裡面的貨物滿滿當當,眼睛一下亮了起來。
她立即動手,開始收物資。
首先是食物類。
要說食物方面,還是她媽媽細心,囤了大量的蔬菜、水果和肉類。
肉類有豬肉、牛肉、魚肉、海鮮,水果有成箱的蘋果、西瓜、菠蘿蜜、哈密瓜、葡萄等,都是她愛吃的。
剩下的還有肉罐頭、水果罐頭,以及各類新鮮蔬菜。
另外,米面油,醬醋鹽這些也是成箱成箱地堆着,包括紅豆綠豆,都是按整袋整箱購買的。
沈辭第一時間把它們收進空間,疊放起來,也不用怕被壓到,因為空間是無視重量的。
“阿辭,媽還買了兩樣東西,你快過來看看,看合不合适。”
沈辭被媽媽拉去倉庫一角。
她一開始還好奇,神神秘秘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好東西?
結果定睛一看,果然是好東西!
就見倉庫的角落裡,有兩處地方,被籬笆圍了起來,而籬笆裡面,分别關着毛茸茸的小雞和小鴨,可可愛愛,簇擁在一起。
沈辭數了下,小雞有二十隻,十五隻母的,五隻公的,小鴨也有二十隻,同樣十五隻母的,五隻公的。
“媽記得你說過,空間可以進動植物,就想着養點雞鴨,咱們以後也能多口吃的。”
“媽你想得太周到了!”沈辭連連誇贊。
還是要一家人齊心協力,互相考慮到對方沒考慮到的東西,日子才能過得越來越好。
“小雞小鴨,跟着我,你們以後不用挨餓受凍了。”
沈辭把小雞小鴨收入空間,給它們安排到空間的另一個邊角上,仍舊用原有的籬笆圍着。
不知道是它們喜歡空間,還是空間裡有什麼特殊的能量,讓它們本來蔫耷耷的腦袋,都昂揚了起來,精神頭歡快。
沈辭想,應該是空間裡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能讓食物永久保鮮,也能讓動植物茁壯成長。
之後沈辭再把相應的大袋飼料都挪進空間,給兩個籬笆裡的碗,撒上一把吃食,還有水也備上一份。
邊上的陳玉蘭見女兒高興,她也高興,心裡頭滿滿的成就感。
再接下來是生活物資。
生活物資方面,陳玉蘭依舊考慮得很全面,洗漱用品、衛生巾衛生紙餐巾紙、貓砂、火柴、打火機、蠟燭、手電筒、電池,以及每個人的貼身衣物,全都大量囤積,連地圖和指南針也備了幾份。
本來陳玉蘭還要囤工具的,比如扳手、火鉗,甚至廚房的各種鍋,但女兒發消息告訴她,他們資金有限,先緊着要緊的東西囤,其他不那麼要緊的,可以等末世來臨,社會秩序崩壞的時候,出去零元購。
沒錯,沈辭從來沒有自大地以為,囤了這些物資,就能永遠不外出,美美躺平了。
一來他們家資金不足,除去武器錢,隻有六十七萬,别看物資種類挺齊,實則數量遠遠達不到讓他們一家四口躺平的程度。
就比如她爸負責購買的抗寒物資,那些物資才是大頭,花的錢跟流水一樣。
二來她空間面積有限,也确實沒辦法無限地裝下去。
而除去以上物資,再要輪到的,就是她爸負責的抗寒物資了。
軍大衣、防寒服、防寒靴、圍巾、抓絨帽、棉被、毛毯、電熱毯、取暖器、沖水式熱水袋、暖寶寶。
壁爐、煤炭、一氧化碳報警器、氧氣瓶、兵工鏟、護目鏡、太陽能發電機、風力發電機、柴油發電機、太陽能電池闆、逆變器、蓄電池、充電控制器。
其中發電機,因為資金有限,沈梁山隻各購買了一台,倒是太陽能電池闆和蓄電池買了不少。
尤其是蓄電池,隻要充滿電了,就算沒太陽,太陽能電池闆無法使用,有蓄電池在,也能支撐一段時間,所以一口氣囤了十幾個。
沈辭快樂地把這些東西通通收進空間。
等收完後,倉庫也空得差不多了,地上剩餘一些桶裝水和各類牛奶飲品。
水資源太重要了,沈辭先前囤的确實不太夠,所以她爸媽又囤了一批,沈辭也全給收了。
沈梁山有些歉疚地道:“阿辭,避暑的物資,我們沒來得及準備,資金不夠了。”
關于這點,沈辭并不在意,隻道:“沒事的爸,避暑方面目前不重要,你們想啊,最先到來的是極寒天氣,大家需要的都是抗寒物資,那些冰棍冰塊,沒人要的,到時候我們正好帶走,錢沒必要浪費在避暑上。”
她沒說的是,極寒來臨,他們還可以收集外面的冰雪,等極溫天了,再拿出來,同樣是一大筆避暑物資。
在倉庫耽擱的這麼會兒功夫,外面的天已經不知不覺地暗了。
沈銘一看手表,時間還沒到四點,可窗外卻暗得好似要夜幕降臨了一樣。
他有些不安,對爸媽和沈辭道:“這天氣不正常,爸,媽,阿辭,我們撤吧。”
從倉庫趕回家,需要十來分鐘的路程,不能再在外面逗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