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八月,悶熱的天氣好似沒有什麼變化一般。山中歲月長,蟬鳴聲未歇,後廚幾乎隔兩日便供給的寒瓜還沒吃夠,休沐回書院的學子們嘴裡便都念叨着:“白露身弗露”了。
程隽安早在某日集會時便宣布了白露當天要舉辦詩會的事。
青松書院還從來沒有舉辦過像這樣的大型活動,前頭書院裡的學子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心急如焚;後頭飯堂的姜溯霜為這次詩會也是費心費力。
由于這是書院頭一次辦詩會,姜溯霜便想着盡量做些符合時節,觀賞性強又好吃的糕點。白露前幾天,她便訂了好些冰送到書院來——楊工頭已經将姜溯霜最先要求的地窖修好了,可以投入使用了。
詩會上夫子和學生們不單單要對着山景,想着世事吟詩作對,相應潤口的茶水,挑揀着吃的零嘴,可能都會成為他們作詩的對象。
問過程隽安詩會在蓮池旁舉行的時候,姜溯霜便定下這次詩會可以做成現代自助的模樣。
瓜果點心,茶水零嘴,分别擺放在每張桌子上,夫子和學生們可以自己拿盤子選自己心儀的吃食。這樣既不耽誤詩會,也享用了美味。
詩會上瓜果必不可少,提前用井水浸好的寒瓜,脆桃,葡萄用新鮮采摘下來的荷葉盛着,一旁佐以隔各色鮮花和碎冰點綴,便是一道道賞心悅目的消暑佳品。
茶水隻用附近茶莊買來的的清茶顯得單薄,姜溯霜還備了一小碗青梅,一小碗茉莉花,到時可以沖泡在一起。
往常學子們常喝的酸梅湯也是必不可少的,姜溯霜還添了碎冰進去。
這樣若是夫子們想喝熱茶也有,學子們想喝清涼的飲品也有。
不僅僅是熱茶和酸梅湯,姜溯霜還打算做幾種之前沒有做過的小吃——冰粉,冰湯圓,還有綠豆沙。
做冰粉的冰粉籽是姜溯霜從一個蜀地來的商人手上偶然買來的。蜀地方言複雜難懂,當初在集市上這位千裡迢迢來京城的商人急得抓耳撓腮,被姜溯霜路過救了一把,最後塞給她了一包冰粉籽作為答謝。
那位商人見她聽得懂蜀地的方言,便指手畫腳的給她抱怨,說這東西在京城都賣不出去,因為沒太多人知道怎麼做。
因為書院裡多是用些白瓷和青瓷的餐具,采買的時候姜溯霜還順便買了幾個花鳥紋的碗碟,放在詩會上用正好。
做冰粉最難最麻煩的工序應該是搓冰粉籽的步驟,差不多錯半炷香的時間,便能搓出冰粉漿。
搓好的冰粉漿加可沉澱後清澈的食用的熟石灰水,靜置兩個時辰,冰粉凝固,就算做好了。
冰粉的配料,姜溯霜準備了紅糖水,寒瓜粒,山楂片,還有醪糟各種堅果碎,屆時也可以自選。
至于冰湯圓,姜溯霜打算做酒釀桂花的。酒釀是飯堂常備的吃食,時常會用來給學子們做早飯。桂花蜜和幹桂花是集市上采買的,桂花蜜價高還不常見,足足花了姜溯霜一兩銀子才買了三罐。還是待日後蓮塘旁邊的桂樹開了花,收集起來自己做成桂花蜜最劃算。
其實準備的這些材料,冰粉和冰湯圓都能用,這兩樣吃食也可以混在一起,到時候便看學子們自己如何搭配了。
綠豆沙姜溯霜選了一種做起來比較方便的,鍋裡直接加清水開始煮綠豆,煮好後加鍋蓋悶一炷香的時間,然後另起鍋把陳皮絲和之前悶好的綠豆一起煮,最後放冰糖就好了。煮好的綠豆沙口感細密,加上陳皮,風味更加别緻。
隻有是甜口的吃食和飲品未免單調,姜溯霜不僅做了之前擺攤賣過的鍋巴土豆,還做了幾種酸辣小吃和鹵味。
鹵豆幹和鹵鴨翅鹵鴨掌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涼拌黃瓜和酸辣藕片最是清爽。
姜溯霜做着做着,便覺得這詩會,把一整條小吃街搬過來都合适!
詩會定在白露當天的巳時舉行,學子們在飯堂用過早飯,便三三兩兩結伴往蓮池走。
這日天氣晴朗卻不炎熱,山間還有陣陣的微風拂面。
桌案沿着蓮池擺了十幾張,上面放滿了姜溯霜準備的吃食,靠着桂樹這邊,一張張矮幾上鋪着筆墨紙硯,任由學子們發揮。至于桂樹林中,則是放了一個個蒲團,模仿古人林中靜坐,吟詩論學的雅興。
詩會初開,學子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還是姜溯霜在一旁講解,學子們才一一入座,或是坐于矮幾旁,或是坐于蒲團之上。
學子們全部來齊之後,程隽安和李學士才帶着書院夫子們姗姗來遲。交談聲由遠及近,姜溯霜擡眼望去,發現來的不僅是書院的夫子們,還有之前在李府有過一面之緣的程永安和柳初,另有一個陌生的面孔姜溯霜沒見過,走在程隽安和李學士之後,幾位夫子都極其熱切的同他講話。
身為舉辦詩會的主要出力人員,姜溯霜在場上也有位置,是和柳初坐在一起的,程家大哥握着妻子的手過來的時候,還拜托姜溯霜多多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