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離我們比較遠,你聽着可能有點懸。再給你講一個。唐僧你知道吧?不是西遊記裡的那個,是真正去取經的那個玄奘法師。”
“好像不知道在哪裡看過一點點,但是沒有記住。”我如實回答。
“知道玄奘法師是怎麼離開去取經的嗎?那時候邊境情況非常緊張,已經不允許出入了。玄奘法師是偷渡出去的。如果被抓住,就是直接殺頭的! 一路上,并沒有幾個人跟随他,到了漫漫的黃沙路的時候,就隻剩下他一個人了,一直堅持往前走。那艱苦是難以想象的,人和動物的骸骨就是路标。經過了漫長的長途跋涉,終于到了印度。艱苦的學習了很久之後,才最終帶着大乘經典回到中國。此時的玄奘法師可謂是名滿天下,連皇帝都十分的尊重他,請他做國師,但是玄奘法師并沒有答應,一直堅持譯經,直到油盡燈枯。年老的時候,受自己的愛徒辯機大師牽連,更是艱苦到了極緻,圓寂的時候,僅僅用一張草席裹着埋葬! 去世了很久,皇帝才得到消息,然後把他挖出來重新安葬! 你要如何看待玄奘法師,又要怎麼樣認識他的死亡方式?”
賣螃蟹的老人的話問得我啞口無言,對比這些傑出人物,那些口口相傳的觀點根本立不住腳。我仔細思考了良久才試着回答,
“老師,你看我這樣的想法對不對。目犍連尊者也好,玄奘法師也好,他們都是大修行者,都是極好的人。雖然他們的經曆讓人唏噓,然而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他們自己,更是了然超出生死。所以橫死這種說法,對他們來說是不成立的,因為他們的心中沒有恨,也沒有不甘。他們能夠坦然的接受所有。”我緩緩的說,有些不太确定,“可是我們呢,我們都是普通人呀,我們怎麼可能達到高僧大德的境界?”
“這些日子不見,我發現你成熟了很多。你考慮的很全面,尤其是分析出了橫死的本質是不甘和怨恨。隻要沒有這不甘和怨恨,不就和橫死不沾邊了嗎?”
“我明白了,老師。是否成為殉難的人,是由自己決定的。有德的人,會遭到天地的庇佑,鬼神傭護,天龍護法,十方菩薩,常加守護,他們是不會遇上這種橫事的。就算是因為某種原因遇上,也因為沒有不甘和怨恨的心,僅僅是把它變成一種死亡的方式,人沒有一個是不死的,用這種平常的心來看待,就能夠擺脫了。”
賣螃蟹的老人對于我點了點頭,“ 該教你的我已經都教完你了,我年紀大了,過幾天就不再來賣螃蟹了。你是我最後一個學生了, 接下來的路就靠你自己好好走了。”
我怅然若失,賣螃蟹的老人卻揮揮手趕我走。
“縱觀世間音,深思于内心,好壞随時易,不執自無痕!”
“觀世間音是什麼?”
“ 那是一個公衆号啊!”
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公式般被動的問答,懶得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