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辰趕緊親昵的摟着爺爺胳膊,各種誇誇,全是大白話,毫無感情可言。
看司爺爺嘴上說着,沒什麼,一遍豎着耳朵,恨不得多聽幾句,臉上全是笑容。
等爺爺喝完水,爺爺打算出門溜達溜達,順便再買點煮肉的調料,等司母回來就直接開始煮肉。
司辰和爺爺已經決定先把豬腿煮一下,今天吃肉,明天再把豬油炸出來,後天炒炒了,想一想就開心。
這年頭的主食都是雜面,面粉都很少吃,炒菜油都舍不得放,肚裡是都沒幾兩油水,饞肉是正常的。
就算司家有大姐二姐在,也是一星期難得開一回葷。
大姐在供銷社,可以先買到一些肉類,時不時還能買到些便宜下水。
大姐舍得花錢,總是買很多,可以吃很久。
二姐,對象家裡是學校的,偶爾給老師學生補貼,能帶一些回來。
司辰家裡比其他人好很多了。
可是,一見到肉,司辰還是忍不住咽口水,已經成為身體的本能了。
爺爺被孫子崇拜的眼神,和甜言蜜語哄得合不攏嘴。
又歇了會兒,看外邊的天色。
怕到時間了,供銷社下班,才着急忙慌的拿上外套,準備出發買點煮肉料。
眼看爺爺要出門,司辰趕緊拉着爺爺的胳膊撒嬌,要和爺爺一起出去。
這幾天,家裡人一直拘着司辰,司辰都沒怎麼出過門,在家裡呆的快瘋了!
急需出門溜達,爺爺拗不過孫子,也沒多想,帶着司辰出門了。
一路上,看到爺爺和各個老街坊打招呼,唠嗑。
司辰注意到各個路口牆上都有寫着:“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越是接近街道辦,随處可見到這些紅色标語就越多,各種标題五花八門。
路上行人都是行走匆匆,路邊基本上看不到閑人,偶爾,會有人看見司爺爺打招呼,爺爺點頭回應。
兩人走到街道辦門口駐足,司辰踮着腳尖,看見裡邊幾個大媽滿臉開心的和過路人講解着下鄉,支援國家建設的偉大壯舉,講着知識青年如何在農村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的。
當然,這些話在幾年前還是很有市場的。
人們都聽的熱血沸騰,恨不得覺都不睡,立刻為國家做貢獻。
但是呢,凡事都是知易行難,經過前幾年的知識青年下鄉後,恨不得哭爹喊娘的回來後。
大家恍然大悟,現在的年輕人早就不吃這個大餅了。
再大激情,也改變不了吃苦的現狀,更何況幾年回不了家也是現實啊!
所以這會兒逼不得已下鄉的年輕人都苦着一張臉,是完全開心不起來,也激動不起來。
也就隻有幾個圍觀群衆,看熱鬧不嫌事大,還時不時的喊着口号。
絕大多數人為未來不可預知的生活而感到惶恐不安。
“現在的年輕人啊,吃不了一點苦,想當初我們參軍……”
爺爺見那幾個苦着臉報名的年輕人,嘟嘟囔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