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飛鴻的人生裡,爸爸疼媽媽愛奶奶寵,全世界都圍着他轉。
就連最不情願的方敏,有時候也不得不用好話哄着他,才能得到多一分鐘在外面玩的時間。
方敏的悲喜,他感覺不到。
甚至在方敏鬧着要張良英和方雷林離婚的時候,方飛鴻忍不住懷疑方敏是故意的。
就像陰暗的女巫嫉妒幸福的公主。
就像惡龍嫉妒勇士。
惡毒的方敏嫉妒她被偏愛的弟弟。
因為嫉妒方飛鴻獲得的零花錢必她多,因為嫉妒方飛鴻從來沒有挨打,因為嫉妒方飛鴻總被媽媽抱在懷裡……
因為各個方面的嫉妒,方敏才會撺掇父母離婚。
她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張良英的幸福,也不是為了自己不再被打,而是要把屬于方飛鴻的幸福全部切斷。
這樣的想法,在方飛鴻初嘗人事的幾年裡尤其強烈。
要不是已經習慣了遠離家裡的争端,他真想給方敏一拳。
但他不能。
因為他不想讓自己變成第二個方雷林。
所以即使是16年冬天那次被連着一起罵了,方飛鴻也忍了。
後來方敏回家拿戶口本,表現得像時過境遷一樣,沒有任何異常。他也就信了。
直到方敏出發去京市之前,她破天荒地花了大錢請他搓了一頓大的。
那天家裡什麼都沒有發生。
非常平常普通的一天。
他陪張良英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看到晚上九點出頭,方敏忽然笑着從房間裡走出來:“方飛鴻,走,姐請你吃宵夜。”
張良英聽見這話,警惕瞟方敏一眼,确認她臉上的笑不摻一絲雜念之後才柔聲交代:
“别吃熱氣的,早點回來。”
方飛鴻直覺不對。
他不是一個直覺靈敏的人,但和方敏這個姐姐之間,他很小就發現了,他們之間存在一種源自血脈的本能直覺。
大多數時間裡,他其實都沒辦法知道方敏要幹什麼。
畢竟他的腦子和方敏的構造不同。
但隻要方敏要做的事情和家裡有關,而且不是小事,他腦子裡的警鈴就會大響。
這一次一如既往。
他換了衣服就跟着方敏轉身出了門。
電梯門剛關上,他就迫不及待問出了口:“敏姐,你要幹嘛?”
方敏似笑非笑:“離家出走啊。”
方飛鴻認得這種表情。
他不知道家裡還有沒有其他人記得。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們全家在追一個現代家庭劇,劇裡有個女角色為了能去美國,不顧家裡還有年幼的弟妹,直接離開,最後孤獨病死在異國他鄉。
當年看到結局的時候,張良英曾經指着這個角色問方敏,如果方敏是這個女角色,會選擇美國還是弟弟妹妹。
方飛鴻一聽就明白了,張良英這個問題本質上問的是會選“自我”還是“家庭”。
隻是當年的他沒辦法概括出這個意思。
不過神奇的是,一向聰明絕頂的方敏彼時坐在小闆凳上認真看劇,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問題的真正内涵。
她幾乎沒有思考的,就将答案脫口而出:“美國。”
于是他頭一回得見母親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