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翰林圖畫院二三事 > 第16章 第十六章畫壁

第16章 第十六章畫壁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小暑: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辟,三侯鷹始摯

沒了杜孩兒,人物一科還要繼續。蘇漢臣作為他們的老師登場了。作為嬰戲圖的鼻祖,且北宋人物畫并沒有像唐代那樣鼎盛,所以蘇漢臣這樣的人物矯矯不群,實屬難得。每月3次畫院前輩們會給新人們做範畫,圍觀蘇漢臣畫嬰孩往往需要提前去占位置,知命對嬰戲圖不感冒,但也架不住想去湊湊熱鬧,果不其然,那裡早就圍了個水洩不通;遠遠的就能看到擠了一堆人頭腦袋。人群中不時的或感歎或交頭接耳;頭挨着頭,腳尖點地去夠着看,細細琢磨畫中真意,遠看就像一堆人形沙丁魚;知命抱着胳膊遠遠觀望,今天觀摩完,夫子肯定會留一大堆作業,她是肯定完不成的,馬拉松路途中,她已然開始掉隊了,前路漫漫其修遠兮,就連勾處士也都收起了平時插科打诨的模樣,趙宣那個從來都不喜歡湊熱鬧的胖子,這時候也擠在人堆裡冒着汗也不肯離開。

在翰林圖畫院的日子很不好過,她以前曾經因為有人說她是天才少女,便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氣運之子,現在看她的那一丢丢不值一提得天賦,真的可憐的拿不出手。

曆經艱辛的飛升者,成了圍剿孫悟空的十萬天兵之一。

突然就不想卷了,退縮了。哪個科稍微沒那麼卷?我躲一躲吧!正琢磨着怎麼名正言順當個廢物,廊下一個人影過去。

“武宗元師傅!您等一下!”知命夾起聲音喊住他。

其他人都恭恭敬敬的稱呼夫子,圖畫院的諸位也都受用,唯獨武宗元不喜别人如此喚他。他更喜歡别人叫他師傅。

武宗元師傅配了魚袋,着紅衣,這是準備見官家的節奏。

“武師傅,聽說您自請了去慈雲寺畫壁,那麼大宮殿,任務艱巨,也隻有您這樣的人物才能獲此殊榮。換了别人呢恐怕沒這個福氣呢!”

“想去見識見識,然後過來拍我馬屁?”

“哎呀!師傅您别說的這麼直白好嗎?我是真的想去學習學習,我給您打下手,保證得力。師傅您清風朗月,定然不會拒絕我吧?”

“拍馬蹄子上了。”

“師傅,我請您到樊樓吃酒。”

“兩壺玉液春。”

“再加一道燒肉。”

“妥!”

能用money解決的事,都不叫事。

武宗元和趙知命一拍即合,歡歡喜喜開始做準備。慈雲寺在汴梁城北的山坳裡,雖然城裡又熱又鬧,這裡卻清涼且安靜,是個消夏的好去處,也免了圖畫院諸多功課。我可真是個大聰明!

走進主殿,正面一鋪造像和壁畫均已經完成,而殿兩側各放置了幾個兩丈多高的架子,十幾個工匠在有條不紊的上下忙碌着。知命仰起頭不由得想,在這上面畫畫,該有多厲害!

沒 想到武宗元比她想的更聰明,一般來說畫家都是揮毫直接畫壁;而當今皇帝重道輕佛,世人都看在眼裡。這慈雲寺的活雖然是官方派遣過來的,但是無足輕重。所以主殿壁畫由武宗元親自操刀,不用草稿和粉稿,全憑武宗元個人獨立完成。而側殿、偏殿壁畫工作便由那些民間畫匠們完成,這樣他們也好多些收入糊口,一舉兩得。

民間畫匠技術和審美自不如武宗元師傅,不過武宗元師傅仁慈,他在來之前已經幫這些底層畫匠們備好了粉本。所謂粉本就是提前準備好的白描稿。粉本其法有二:一是用針按畫稿墨線密刺小孔,把粉撲入紙、絹或壁上,然後依粉點作畫。二是在畫稿反面塗以白垩、土粉之類,用簪钗按正面墨線描傳于紙、絹或壁上,然後依粉痕落墨。武宗元師傅的粉本交由,工匠們再馬不停蹄的将那粉本落墨于牆壁上。而知命接下來要輔助武宗元師傅、組織畫匠們完成勾勒填彩工作。

畫師們在殿内專心畫壁,而主持很講究,為了不影響知命他們創作,和尚們一律改到殿外空曠處打坐誦經。久違的安定的感覺,耳邊仿佛有馬友友的大提琴聲旋律響起。

誦 經的聲音繞梁不絕,看着佛陀慈悲莊嚴的微笑,知命隻覺臉上涼涼的,用手一摸,自己竟然流淚了。來到這裡已經半年多了,剛剛适應這副身體,這些人機關系和課業。從前也算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可是現在,當下,她有些怅然。

“知命,愣着幹什麼?快過來,咱們隻剩十二時辰了。”

是了,按照工期,接下來将會有燃燒小宇宙的十二時辰的寂靜。

武宗元畫天王像,還是參考了吳道子畫風的感覺,滿壁風動天衣飛揚,又不失遒勁。畫史上喜歡把唐宋聯系在一起,唐風很大程度影響了後來的藝術風格。

白描,僅以淡墨勾勒線條來将神态表達臻于傳神、完美,其白描的中鋒直懸的線條最難遒勁,此作可見畫者之功力的深厚。當中個别畫眼部分、精彩之處,需得武宗元親自動手操刀。武宗元師傅已經把最難的那部分完成了,而知命隻需要填彩即可。

“夫子,為什麼菩薩開臉之後要畫翠眉?”也許和唐朝畫佛像分不開。唐代開放富庶,承唐代之繪畫法度。那眉毛用石綠勾勒線條,而頭發用石青鋪了底色,一起都用孔雀石顔料覆蓋,透着玉般的溫潤半透明的美。

“好看嗎?”

“好看呀!”

“那不就得了。”

知命還要問,被武宗元搶白:“竹子是黑的嗎?文人是不是畫墨竹?東坡畫朱竹,一個道理嘛!”

随喜贊歎~功德無量~~~~~

知命不明覺厲間看一個小孩進了來,拉住知命衣角。一工匠過來要将那孩子帶走:“祗侯莫怪,這孩子剛死了父親,弟弟又病重,她母親帶她日日來拜,這孩子估計是迷路了才過來的。我這就把她帶到前面大殿去。”孩子身上髒兮兮的,衣服上有不少補丁,前面的頭發已經打着绺透着點汗水味,看來母親沒有時間和精力打理孩子。那孩子見知命和工匠說話,指着最大那尊像仰起頭十分認真的問:“大官人,佛祖會保佑我們嗎?”

這個年代,人難免笃信神佛,這個孩子這般大不敬真是少見。

知命不知道怎麼回答,見她自言自語道:“一定是假的,不然我娘燒了那麼久的長明燈,爹還是死了?”

這時一個頭發亂糟糟的婦人從殿外幾步撲了過來捂住孩子的嘴。

“不得胡言亂語,快給菩薩磕頭。”

“我沒胡說。”

“不要胡說,再胡說,我撕爛你的嘴。”

破爛衣衫,無狀言行,看來長久的生活壓力和精神折磨早已讓這個母親疲憊不堪。

知命憐惜的扶起她,用碗裡最後的朱砂點在女孩額頭上。

“會的!”

“娘說隻要心誠,佛祖就會把弟弟留下來。弟弟現在病重的也起不來了。”婦人在聽到弟弟時,不言語了,知命一時心軟,塞給孩子一些銅闆,那婦人深深的施禮道謝忙拉着孩子就走了。

武宗元見知命所有所思的樣子,将她喚回繼續工作。

“不忍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