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從周瑜那裡出來,徑直朝自己房間走去,路過後堂,看到孫策背着手,在院中來回踱步。
“伯符,還未歇息嗎?”剛跟交州大軍苦戰一晚,将士盡皆乏累,許多士兵一挨床闆就能睡着,孫策沖鋒在前,最是辛勞,怎會不累,定時因為心中有事,失眠至此。
李世民特别能感同身受,明明身體困乏至極,但卻因為心緒紛亂,難以成寐。
見此狀況,便轉身進入院中。
看到李世民進來,孫策的情緒好轉許多。
縱然燭光暗淡,但是面容輪廓清晰,肉眼可見,孫策臉上的焦急憤懑消散許多。
“恩公,屋裡請!”孫策延請李世民進入室内,兩人分賓主而坐。
“伯符,可還是在想今天跟錢博的戰事?”李世民平和地詢問道。
聽李世民說話的語氣,孫伯符感到一種莫名的心安。
“今日戰事失利,都怪我魯莽輕敵,未聽恩公勸誡,但是我仍有一事不明,他們怎麼就知道咱們去燒他們的糧倉?還提前将大部分糧食轉移走了?”孫伯符眉頭緊皺,看得出來,他為此很是傷腦。
倘若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又如何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找不到辦法,又如何退兵。
針對孫策提出的疑問,李世民娓娓道來:“軍中排兵布陣,糧草安放等事宜,皆由将領決定,如果要追溯這些事情的原委,繞不過敵将錢博,還有交州刺史張津。錢博,交州蒼梧人士,曾是當地的土豪,有些勇氣智慧,并無太多學問謀略。反倒是交州刺史張津,他曾經是袁紹家裡的門客,早年跟何進等人共謀誅殺宦官,在這期間,到底能學到多少本領,這要看他自己的悟性,但是,結識這麼多名仕,經過這麼多曆練,能力肯定是有的。”
“張津此人,雖然在洛陽之時,展現了非凡的才能,但是到交州以後,廢除漢家法律,一味迷信妖術,我看他這是不自信的表現,隻有自身能力不足,才會求助莫須有的妖魔鬼怪,他的确有些本事,但不會太多。”
【看得出來,孫策對張津不屑一顧,張津完全入不了他的眼。】
【孫策此生最恨封建迷信之人,畢竟他爹就是鎮壓封建迷信的重要首領之一。】
【子承父志,孫策不僅繼承了孫堅英武豪氣,還繼承了他爹的思想性格。】
【雖然沒有親自跟着他爹去鎮壓,但是耳濡目染,聽着自己爹的事迹長大,當然就會對這些利用百姓缺乏判斷能力的迷信行為,恨之入骨。】
當年黃巾軍賊首張角,深受于吉所著的《太平經》影響,利用迷信思想麻痹窮苦大衆,還獨創一些咒語和術法,發放符水給窮人治病,加之各種宣傳,迅速招攬了一大批信徒,為後來的黃巾起義奠定了群衆基礎。
别人招兵買馬,需要花很多銀子,還要大肆宣傳,才能艱難地拉起一支隊伍。
但是他,信徒遍布四海,隻要一号召,不用花錢,立馬就有許多人自願跟随,肝腦塗地,死而無憾,他們的思想已經完全被洗腦。
聽完孫策的話後,李世民道:“這也正是咱們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孫策似乎有些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張津不是正常将領,所以他們用正常的思維根本就沒辦法想通他們的一些所作所為。
“剛剛我在院中踱步深思,未得其解,聽君一席話,醍醐灌頂,恩公見解獨到,聞所未聞,真乃天賜汝于策,幸甚!”孫策望向李世民,眼睛裡皆是掩飾不住的欽佩。
李世民接着說道:“縱然他們的戰法謀略常常随心所欲,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他們這麼做,往往會不顧自己的不足和短闆,會給咱們造就一些機遇。”
“恕伯符愚昧,恩公所指的敵人不足之處,具體是指什麼?”孫策詢問道。
李世民:“敵人不足之處甚衆:其一,大軍駐紮營地在荒野,無城池之守,無天險可固;其二,交州将士千裡跋涉,人疲馬困,雖然咱們也是千裡來此,但是待在城中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反而是以逸待勞、以主制客;其三,交州疲敝,百姓窮苦,常時間窮兵黩武,兵力不足,财力不夠,怨憤之聲必積,久必生亂;其四,他們遠道而來,糧草供應是一大難題,雖然此次僥幸逃脫,但是咱們隻要掐斷後方糧道,他們不攻自退,到時候,咱們就可以乘勝長驅。”
孫策聽後,深以為然,心結也全部被解開。
天漸微明,孫策邀李世民同榻而寝。
***
趙子龍騎着白龍駒,在山林間快速行進,所過之處,煙塵揚起,天氣炎熱,趙子龍一手拽着缰繩,一手用衣袖擦拭額頭的汗珠,縱然酷熱難耐,未曾停歇,隻有路過驿站,才會給馬補充草料,少時歇息,同時吃一些食物。
看到趙子龍拿着長槍進入店裡,小二連忙上前招呼。
“勞駕幫忙喂一下馬,要好草料!”趙子龍率先吩咐小二說道,同時掏出錢袋子,給了一些碎銀。
“好嘞!小的這就去!”
趙子龍尋了個沒人的幹淨桌子坐下,将兵器立在一旁,提起桌子上的茶壺倒了一杯茶水,接連喝了好幾杯。
“客官,您想要吃點啥?”
趙子龍:“你們店裡的特色菜給我來兩個,再給我來一桶米飯。”
“您确定是一桶米飯,不是一碗米飯嗎?”小二再次确認地問道,他從未見過一個人要一桶米飯的,頂多要個兩三碗。
一般四五個人同行,才會要一桶米飯。
趙子龍平靜地說道:“沒錯,就是一桶米飯。”
“好!客官您稍等,馬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