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将領叫什麼名字?怎會如此聰慧英勇!”
通過侍衛描述,錢博已對這位江東将領進行了大緻人邊描摹:有勇有謀、弓馬娴熟、箭法高超。
“我沖在最前方,并未聽清他的姓名。”士兵略帶慚愧地回答說道。
錢博接着問道:“大緻形容一下他的外貌特點。”
那個戰士便将太史慈的外貌特征講了一遍:“他身高約八尺,留着長長的美髯,胳膊跟猿的一般,手裡拿着一杆長槍,後面還背着一雙戟,聲如洪鐘......”
聽完描述以後,錢博已經猜出來這個江東将領。
世人皆知的美髯公總共就那麼幾位,江東最出名的就是太史慈。
而且其他特征也都對得上。
太史慈此時并非藉藉無名之輩,他和孫策曾經在神亭嶺酣戰,雙方勝負難分,最後都被彼此的武藝和人格折服,太史慈更是認孫策為明主。
這件事情成為一段佳話,四海皆知。
“他是太史慈!江東隻有他留着長長的美髯,而且箭法出神入化,還擅長用長槍,後背常年背着一對用不到的雙戟,錯不了。”錢博說道。
侍衛聽後,忍不住感歎說道:“将軍英明!”
“孫策派騎兵先行偷襲,主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更不惜派出猛将太史慈,但是他們的計劃被咱們打亂,偷襲不成,被困在山上,後面的大部隊還得過些日子才能趕來,咱們有機會将他們全部滅掉。”說完以後,錢博來到地圖前面,觀察起錢塘城外的地形來。
經過一番觀察和思考後,錢博指着地圖說道:“讓夷廖守住一線天這個位置,讓另外一條要道上的将士繞近路從後面包抄太史慈,咱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将軍英明!”
夷廖他們設伏太史慈,錢博這邊也沒閑着,已經于一天前朝錢塘城發起了強攻。
為了盡快攻破城池,錢博将雲梯、投石機、井闌等攻城利器全部用上,但是攻了兩日,還是沒能攻下。
錢塘城守将雖然一直不出城迎戰,但卻是塊硬骨頭,難啃得很,他率領城裡的将士奮力抵抗,甚至百姓都參與到守城的戰鬥中來。
交州主将能意識到錢塘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錢塘城守将何嘗認識不到。
倘若錢塘城受不住,會稽郡南半部分的城池将盡入敵人之魔爪。
錢塘城守将傳令下去: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要拼死守護!
城裡的百姓看到将士們如此拼命守護他們的安全,也都自發地來幫忙。
城破家亡這個道理,百姓心裡面也很清楚。
“咱們已經守了多少天了?”
“九天!”
“再堅持堅持!咱們的援軍很快就會到了!!”守城将領望着一衆傷痕累累的士兵,鼓勵大家夥說道。
“将軍放心,我們都是會稽人,就算死也是為了守護家園而死,值了!”
戰事暫時停止,許多城裡的老百姓自發地給守城的将士們來送吃的,還有郎中幫忙給戰士們上藥包紮。
“謝謝!”士兵感激地說道。
“我們應該感謝你們,你們誓死拼命,還不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城裡的老百姓?我家也有兒子,跟你一樣年紀,昨兒戰死了,我不難過,我替他感到光榮,他是咱們錢塘的英雄,你們也是!”
婦人強忍淚水,不停地給城上的戰士們送糧送粥。
太史慈尋找了一處有水源的平坦山頂,紮起了軍營,同時讓戰士在外圍警戒,時刻警惕敵人偷襲。
太史慈鋪開一張牛皮紙,認真查看上面的地形。
“将軍,山谷狹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咱們不如直接繞道,從另外一條路趕往錢塘城救援。”太史慈的副将說道。
太史慈:“他們既然在這條路上設下兩道關卡,另一條路也不會暢通無阻。”
“将軍所言極對!咱們不如趁夜偷襲!”
太史慈:“夜襲的成功率要高許多,不過眼下還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敵人既然已知咱們率兵趕來,肯定會增派援軍,最近的就是埋伏在另外一條路上的敵軍,他們如果從後面包抄我們,我們兩面受敵,頭尾就不能兼顧。”太史慈一遍在地圖上比劃,一邊跟諸位将領說道。
衆人聽後紛紛點頭,非常認同太史慈的判斷。
“我去伏擊敵人援軍。”副将自告奮勇地說道。
“張彥,你帶一隊人馬在此處山腰埋伏敵人援軍;鄧圭,你率一隊人馬在此處設伏,剩下的跟我一起趁夜偷襲敵軍。”太史慈說道。
“屬下領命!”